“囤積癥”該咋治?
原標題:“囤積癥”該咋治?
日前,解放日報刊文從多角度解讀了一些人深陷囤積癥不可自拔的現象。消費升級不應只是實物產品的升級,更應倡導融入精神供需的體驗式消費,消費應變占有型為消耗型,而現代服務業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則是治愈囤積癥的良方。
罹患囤積癥的條件包括:充足的供應、一定的資金、各種心理需求及少許現實氛圍影響,說到底,就是過度買賣造成的資源浪費型囤積。治愈囤積癥可從上述四方面進行干預,改善心理需求和對物質享受的認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消費的提檔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現代服務業的開拓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比如文化旅游、商貿服務、健康養老三大生活類現代服務業都屬于消耗型消費。這一方面供應高品質生活服務,增加消費方式,激發買賣交易活力,促進市場繁榮;另一方面現代服務業以輕能耗、低碳環保著稱,不僅能很好地吸引消費資金,而且相對于傳統消費品,對資源的占有極小,更是難以囤積。人們將原本用于囤積實物的資金轉向享受更好生活體驗的消費,這對治愈囤積癥起到積極作用。
從物質匱乏走向物質豐裕,部分人愛上囤積,這是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現象。同樣,從物質豐裕走向精神富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由囤積轉向體驗。這個轉化的過程始于個體點滴消費行為,逐步積累起來形成新的消費觀念,以及社會氛圍,進而影響著更多人的心理,產生對新消費的認同感。走完這個過程,便會進入新的階段,囤積癥也就不藥而愈了。
在治愈囤積癥的初級階段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F代服務業具有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點,主要以基礎服務、生產和市場服務、個人消費服務三類服務為載體。因此,一是促進服務業行業結構優化;二是積極發展文體娛等潛力產業,不斷拓展新的服務領域等;三是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四是突出發展競爭力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等,從而用更好的服務型、消耗型消費逐步替代傳統消費過剩的部分,完善消費結構,協調供需關系,形成新的消費格局。(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