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熱文:廣西:筑牢醫保屏障 護航鄉村振興

廣西:筑牢醫保屏障 護航鄉村振興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通訊員 夏姚

“鄉村振興要搞好,醫保參與不可少;今年繳費三百五,把你一年幸福保……”9月1日,2023年度廣西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集中繳費開始。在部分鄉村,群眾將最新醫保政策融入傳統山歌曲調中,把醫保政策、繳費標準和交醫保的好處等“唱”得明快暢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做好醫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廣西穩扎穩打,用實際行動阻截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不斷提升參保群眾醫療保障待遇,實現醫保防貧監測預警全流程覆蓋,農村低收入人口醫療保障待遇穩銜接、穩過渡。

高效服務顯速度

以往長龍如陣,如今門可羅雀——在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醫療保障局政務大廳窗口,前來辦理業務的人三三兩兩,略顯冷清。“這是‘一站式’報銷改革帶來的變化,群眾在醫院結算窗口直接報銷,無須再親自跑腿了。”該縣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黃必華告訴記者。

“目前,巴馬14個公立醫療機構已經全面落實好住院‘一站式’報銷、結算工作,困難群眾在定點醫院出院時可實現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一站式’結算。”黃必華介紹,如今,市域外異地就醫也可以實現“一站式”直接結算,群眾再也不用來回折騰了,既方便又快捷。

在廣西各地,醫保政策改革帶來的便利觸手可及。前不久,尹秋芬在南寧橫州市婦幼保健院產子后,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通過網絡,幾分鐘就完成了新生兒登記事項。“以前新生兒出生要跑好幾個部門辦理各種手續,現在線上辦理流程清晰簡單,操作方便快捷,真是新手爸媽的福音。”尹秋芬高興地說。

“群眾所盼,即是政府所干。”廣西壯族自治區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忠平告訴記者,廣西推行醫療保障公共服務“一張實施清單”“三項減法”(減材料、減流程、減時限),以及“長者無憂”服務和新生兒出生即參保繳費“一站式”服務等,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的醫保結算網絡。自2015年至今,全區1.5萬家定點醫藥機構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累計直接結算3188余萬人次,結算金額442.32億元,服務好評率保持在98%以上。

醫保扶貧有溫度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鄉村振興進行中的“攔路虎”。“2021年,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自治區7部門聯合出臺措施,明確了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5年過渡期內醫療保障政策,確保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常態化保障平穩過渡。”廣西壯族自治區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劉建葵介紹。

家住河池市宜州區洛東鎮王格村的羅佩倫是脫貧戶,身患脊柱壓縮性骨折、腰椎退行性病變等疾病,長期癱臥在床。當地醫保部門了解情況后,主動為其解憂,告知其符合大病保險政策,可以享受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10%、取消封頂線的傾斜保障政策。今年1至7月,羅佩倫先后住院12次,總治療費用13.8萬元,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報銷住院費用13.4萬元。

為應對因病致貧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廣西醫保部門夯實待遇政策,減輕農村低收入人口醫療費用負擔,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予以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不設封頂線的傾斜,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可達90%。醫保扶貧政策,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能夠看得起病,不再因病返貧。

聯動防貧見力度

近日,百色市德保縣醫保局收到參保人黃蘭蘭的親屬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原來,德保縣醫保局每月定期對醫保結算信息進行篩查,發現黃蘭蘭因病先后到當地多家醫院住院治療,便及時將黃蘭蘭的信息推送給德保縣民政局、鄉村振興局及那甲鎮人民政府。經綜合研判,黃蘭蘭被納入低保對象和監測對象,不僅獲醫保報銷8.41萬元,還獲得了救助資金1.43萬元,大大減輕了醫療費用負擔。

監測前哨,主動作為。廣西醫保部門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風險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醫保數據優勢,及時預警和推送高額醫療費用信息,有效采取分類防貧干預措施,實現動態監測、信息共享、協同處置。

“我們通過強化醫療救助對象信息動態管理,分類健全因病返貧和因病致貧‘雙預警’機制,自治區統一抓取全區高額醫療費用人員信息,各縣醫保部門負責進行篩查比對,及時核準醫保報銷費用信息。通過部門信息共享,將醫療費用負擔重、存在因病致貧返貧風險的人員信息及時推送給鄉村振興、民政等部門,起到風險監測的‘前哨’作用。”廣西壯族自治區醫保局辦公室主任黃鴻海說。

“數據顯示,通過橫向與鄉村振興、民政等部門信息共享,廣西醫保局信息平臺精準落實貧困人口醫保待遇,發揮了醫保制度防貧減貧重要作用,累計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200余億元,減少因病致貧人口近254萬人。”黃鴻海介紹,截至2022年9月初,廣西醫保部門累計向鄉村振興部門推送醫療費用負擔5000元以上特殊人員7.77萬人,負擔1萬元以上普通居民45.21萬人。

標簽: 醫療費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 醫保報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