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世界視訊!揭露家裝建材行業八項消費侵權行為


(相關資料圖)

揭露家裝建材行業八項消費侵權行為(主題)

中國消費者報長沙訊(記者余知都)針對“建材城聯盟”肆意泄露消費者信息等情況(詳見《中國消費者報》2022年6月15日2版),7月15日,湖南省邵陽市市場監管局、市消保委召開家裝建材行業規范整治約談會,發布邵陽市家裝建材行業消費調查報告,揭露建材行業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八個方面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

不同建材種類或品牌的商戶為了擴大潛在客戶,自發成立營銷聯盟,規定只要消費者在其中一家建材店留有聯系方式,其他門店便可實現“信息共享”。這也是消費者因送貨或售后在建材城某門店留下電話后,隨之便會不斷接到該建材城其他建材種類門店推銷電話的原因,消費者不勝其擾。

虛假宣傳

不少建材店的營業場所內擺放著各式獎牌和證書,而事實上,有些獎牌和證書純屬虛假,甚至是花錢在非法機構買來的。在廣告宣傳和銷售介紹階段,往往吹噓產品功能,虛假宣傳企業及品牌榮譽,夸大服務承諾等。一些商家還采取有獎銷售方式營銷,而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對消費者產生誤導。

價格欺詐

價格欺詐的主要表現是虛構原價,如一櫥柜商家宣傳原來每套價格4000元,現價每套為3500元,而事實上,所謂的4000元的價格從來也沒銷售過。其次是虛假饋贈,在對外宣稱“買一送一”時,不如實標注饋贈物品的品名、價格,有的甚至將假冒偽劣商品作為贈品。此外還有不履行價格承諾、虛假標價、誤導性標價等問題,如在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的,消費者在購買時卻不能兌現,或者以“零利潤”“全場5折”等誤導消費者。

霸王條款

在制定合同時,家裝建材企業會人為設置一些障礙性條款,排除消費者權利、增加消費者負擔,減輕或免除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如“裝飾工程所在區域如果存在環境污染現象,則乙方有權拒絕檢測,對甲方(消費者)自行檢測的結果,乙方不承擔任何責任”“消費者在驗收合格后的十日內未結清工程款,將失去免費保修的資格”“該商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換”或“特價、降價、處理、打折商品,不予退換”“促銷商品,售出概不退換”“該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我公司所有”等。

回扣“潛規則”

消費者在裝修過程中,往往遭遇裝修師傅和建材商家的“潛規則”,雙方串通好用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售賣建材收取回扣現象較為突出。不少家裝公司表面都以“免費設計”吸引消費者,而背后卻從材料商那里拿回扣。一方面,裝修業主購買材料的心態受設計師、包工頭的影響很大,比如業主看中了某一產品,可是設計師說這種款型早已落伍,三言兩句將已經決定購買的業主硬是說得不買了,這樣,消費者最終就會選擇設計師或包工頭推薦的品牌。另一方面,一些建材商會主動向設計師和包工頭示好,用回扣穩住他們,以增加銷售量。

裝修增項

一些裝飾公司利用業主裝修知識缺乏這一情況,采取“初始少報項目低預算,裝修過程中再釣魚”的辦法吸引客戶。有的裝飾公司提出的一攬子報價單,表面上看包含很多項目,但實際上存在很多陷阱。業主在審核報價單時,往往只是注重整體報價的多少,不仔細或者沒能力審核單項報價。裝修公司利用這個方法少寫幾個項目,壓低最初的裝修報價,以承攬生意,等到真正開工時才告知消費者,很多消費者為了保證裝修質量和效果,也只能為增項買單。而且在接下來的施工中,裝飾公司會想方設法增加費用。例如,在實際裝修過程當中,大部分業主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工程設計進行修改,裝修公司則加大改動部分的報價,甚至漫天要價,造成預算價格和實際價格相差甚遠,消費者最后苦不堪言。

質量無保障

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質量兩個方面。一是家居建材類商品的購買,常常因消費者對建材不太了解,專業知識不夠,無論自購或委托施工方采購,都容易遇到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情況,質量無保障,尤其是裝修建材類產品“傍名牌”現象嚴重。二是售后服務質量難保障,當家居建材出現質量問題或裝修過程中未按照合同履行時,有些家裝公司對保修責任左右推諉,保修期內不保修,或保修服務不完善、不履行質量承諾,甚至無法聯系到原裝修公司。

定金不退

在消費者確定裝修或購買建材時,裝飾公司或建材商都會要求消費者預先支付一定數量或比例的定金。當消費者因設計圖不滿意不想將裝修交給裝修公司,或購買建材和定制家具價格與承諾價格有差異、發現虛假宣傳的情況不予購買時,經營者則會以定金不退為由,拒絕退款。不少消費者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往往只能“自認倒霉”,不得不放棄部分甚至全部定金。

標簽: 家具建材 價格欺詐 meta name=d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