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熱點:找“感情魔法師”挽回感情被騙
【資料圖】
合肥中院發布打擊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等典型案例(副題)
合肥晚報訊(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曉峰)6月30日,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打擊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涉及養老、投資、學習、交友等多個領域,犯罪手段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通過發布典型案例,旨在揭示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的常見手段方法,讓反詐知識深入人心,形成“防范詐騙,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2021年以來,合肥法院依法從嚴從快審理了一大批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和期盼,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取得較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兩級法院共審理養老詐騙案件10件98人,審結6件81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10件656人,審結73件;電信網絡詐騙關聯案件487件1203人,審結456件。
合肥中院刑二庭庭長鮑杰表示,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犯罪主體呈現低齡化、低學歷化、低收入化的“三低”特點,犯罪分子年齡多為85后、90后,甚至部分00后。學歷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收入普遍不高,一般無固定職業,其中部分為無收入來源的在校大學生或者畢業不久的未就業大學生。
下一步,合肥兩級法院將注重發現和識別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中可能存在的黑惡勢力犯罪線索,深挖背后的腐敗和“保護傘”,并結合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懲。加快審理進度,提升審判效率,確保實現精準打擊、從快打擊,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案例——
冒充“感情魔法師”能挽回 感情,多人被騙
被告人韓某某虛構自己是“感情魔法師”,可以通過“魔法儀式”化解感情危機,并制作虛假的客戶反饋信息,利用微信、微博、知乎、小紅書等網絡平臺對外發布廣告,通過發展助理、招募代理等方式組織“引流”,誘騙客戶消費封建迷信項目。
2020年10月至11月,被害人萬某某、謝某某等人在個人感情受挫期間,通過網絡瀏覽到韓某某等人發布的廣告信息后添加韓某某等人的微信,受對方微信朋友圈中客戶反饋信息的誘導,陷入在韓某某處做“魔法儀式”可以挽回前男友感情、與前男友復合的錯誤認識,之后在韓某某等人的推薦下消費“通靈”“點蠟燭”“斬桃花”“請狐仙”等封建迷信項目,被詐騙共計5萬余元。
巢湖市人民法院經審理后,以詐騙罪判處韓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
“班主任”在班級群內收費,20名家長上當
2019年11月7日,黎某甲(未滿16周歲)通過手機搜索加入合肥六中(南區)高二某班級QQ群,被告人黎某緊接著加入該群。黎某甲將其QQ頭像和名稱偽裝成班主任曹老師,并以曹老師名義在QQ群里發了一條交費信息及收款二維碼,謊稱要收取每名學生428元資料費。
黎某隨即以該班一位學生家長的身份,在群內發了一張繳費成功的截圖,向群內家長謊稱自己已繳費,引誘其他家長掃碼繳費,后群內有20名學生家長掃碼支付共計8560元。
廬陽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黎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實施電信網絡詐騙,騙取他人財物8560元,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
以“養老項目”為名,集資詐騙3700余萬元
自2015年6月份起,被告人莫某某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以投資養老基地項目、籌集項目建設資金、推廣“鹍鵬湖酒”以及天元幣、世元幣等虛構的事實為由,通過口口相傳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宣稱,承諾以高額利息方式回報,向721名集資參與人非法吸收資金3700余萬元,造成594名集資參與人經濟損失1500余萬元,其中大多數被害人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莫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投資用途,使用詐騙方式非法向社會公眾集資,其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綜合考慮莫某某對老年人實施犯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十個月,并處罰金。
(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曉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