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動漫 >

賽博精神病——2077義和團

關于賽博精神病有很多解釋,我這里就不多什么設定背景,而是聊一聊“賽博精神病”的和理性以及在現實中的“賽博精神病”是什么樣子。

首先我需要說明的是,人與人之間是有關聯的,而賽博精神病本身也很可能有組織特性和方式的誘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認為,現實中也有“賽博精神病”,只不過現實世界里沒有“賽博改造”而已。

現實中的賽博精神病大多體現為“純軍事思想”或“軍事投機”+“流寇傾向”——從個人層面上來說,他就會像英國皇家空勤團的創始人斯特林那樣,瘋狂的特種作戰;從組織層面上來講,就會類似于切格瓦拉純軍事思想,沒有出息。

但是,現實和科幻作品里的“賽博精神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現實中的類賽博精神病的發病并不是完全靠“個人實力”就能達到的,往往是一種組織結果。

你可以理解成在賽博世界中,技術讓這種發病可以在一個個體身上完成,而現實世界里雖然沒有賽博強化技術,但組織中的其它成員可以理解成為其軍事盲動首腦的“義體”。

由于社會中大多數人對于“組織”其實沒有什么概念,尤其是軍事組織,所以大多數人能夠方便的理解“賽博化導致有毛病”,但深入理解現實中的“賽博精神病”就很不容易。

為了大家容易理解,我先說明賽博精神病的“內在利益動機與發展過程”。

我們都知道賽博精神病都有一個“拼命加義體但無法突破”的過程,有人閾值高有人低,在科幻作品里這個“閾值”的機制會有各種解釋。

我們先不討論這個閾值的機制,因為更根本得問題就是“為什么要拼命加義體”?

一個人去持續的做一件事,自然是有利益動機的,既有容易理解的動機也有不容易理解的,但無論如何都有利益,而且持續行為至少意味著在一段時期內,這個利益是可以隨著行為強化而持續產出的。

而賽博精神病的持續增加義體的行為,就意味著這些人在一段時期內可以明顯感覺到增加義體帶來的收益。

同時,這個收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受限,可能是加不上義體了,也可能是加了義體也沒有帶來預期般的收益,但是卻回不了頭了。

這個很好理解。

但問題來了。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加義體有利益?

答案:提高戰斗力!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提高戰斗力?

答案:因為賽博世界很危險,治安差。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賽博世界很危險,治安差?

答案:因為固化!

第四個問題:為什么固化?

答案:因為義體戰斗力懸殊,花錢買就行了。

第五個問題:為什么義體戰斗力懸殊?

答案:因為大家都想提高戰斗力!

……

這看上去像是個惡性循環的問題?? 是,但是也不是。? 說是,是因為它確實是一個循環。? 說不是,是因為所有循環都不會是無損耗的永動機,它一定得有個持續推力。

有持續推力,又有利益,而且這個利益還能被很多人獲取,并且獲取方式是“非安全的”,這才會讓這個循環繼續下去。

既然能推動這樣的循環,說明里面一定有個廣泛的超出其它獲利收益能力的能力存在。? 我們知道,超常獲利無非三種。? 1:超高生產效率。? 2:超低成本。? 3:大杠桿。??

戰斗義體普及首先可以排除“超高生產率”,因為戰斗這種事情是純損耗,改變的是資源分配占比而并不是產生更多價值,所以如果是超高生產,那么應該最多是一些局部產生戰斗用途的義體,不可能在全社會廣泛出現——就算爆發了暫時的威脅升高,那義體的競爭雖然激烈,但是整個生產和交易體系會崩潰,義體實際占有量應該是不增反降的,義體競爭升級的速度反而會因此放緩。

同理,大杠桿操作也有類似的問題,不可能所有人都這么做還保持穩定循環,只能是少數掌握了渠道優勢的人才適合大杠桿,而他們本人未必需要特別高級的戰斗義體——這些人往往是中間人。所以說大杠桿操作也不可能全局上增加戰斗義體的保有量。

這里的關鍵就是成本——某些成本被挪出來并加在了戰斗義體上。? 把義體當作單純的“武器裝備升級”是不對的,因為在目前的現實世界里,武器裝備是需要人操作的,而且影響還很大。所以現實中增加先進武器裝備數量確實有用,但除非在特別復雜的高成本體系對抗下,增加先進武器并沒有很明顯的效果,而復雜體系對抗則一定涉及巨型組織。

如果現實世界里只有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比如說裝上了最好的單兵裝備的一個特種部隊士兵,讓它脫離體系作戰的情況下,他很可能打不過十幾個拿著便宜武器的民兵。

所以這個現實中的超級士兵并不能主動的去侵犯十幾個民兵的利益,因為民兵在這個時候會成為利益共同體,那就會把超級士兵擊敗。甚至不用當面擊敗,找機會趁著超級士兵休息或者脫掉裝備的時候上去一悶棍就贏了,沒了體系的超級士兵是沒有預警能力的。

義體這個東西,就相當于越過了“初期體系化組織門檻”,通過義體的隱蔽性和信息化系統的觀察能力,讓一個人就可以擁有一個初級的體系化作戰力量,至少是局部的。

然而,義體也是身體的一部分,側重一種功能以后別的功能就沒這么好使。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看起來一摸一樣的人,根據義體選擇的不同,他們的原生戰斗力和預警能力發生了極大的不同。

更關鍵的是,這種更換并不完全受資金限制——不同的搭配可能是同等的資金花銷,所以不可能通過統一的消費層級來界定大致的戰斗力。

戰斗力是一個特殊的東西,這和職場或者商場的斗爭不一樣,職場和商場都有一個大致的底線,一般上限就是“剝奪別人已有的一切”。

戰斗力這個東西對別人的剝奪就不是“剝奪別人已有的一切”,而是直接剝奪別人的一切,這種損失是“無限大”。? 因此軍事活動才是世界上對局部參與體潛在收益最高的活動,同時軍事活動與交易活動不同,軍事等暴力活動具有特殊的“規模經濟無限”的特點。

什么叫規模經濟無限?

如果是商業或者生產領域,總有相對優勢的存在,而生產競爭總會因為規模而產生諸多限制,第一名很難真正意義上打垮第二名。

然而軍事活動不一樣,至少在內部管理過程中,你只要保持自己的暴力能力最大即可統治所有東西——你只要比第二名強就行了,當沒有外敵的情況下,第二名被壓制得越好,第一名在暴力上的成本花銷就越少,而且照樣可以統治任意規模。

所以暴力活動是勝者通吃的,只要能把潛在的第二名壓制住,那么第一名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統治“任意范圍”,這意味著暴力活動的邊際收益是無限遞增的,這在生產組織里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現實中的壟斷行為往往也不是什么大家伙用生意能力壓制小家伙,而是大家伙打通了暴力相關渠道,并不是純粹的商業行為和生產行為。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人能夠賽博化,那么一旦他選擇了戰斗力的道路,那么他只要邁過一個不高的閾值,差不多也就相當于一個職工突然不上班了,把錢都變成戰斗義體,他就很有可能突然在周遭產生了一個“當前范圍內邊際收益無限遞增”的局部環境。

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里,收益會尤其的明顯。

只要能活過最初的時刻,而且這并不是特別難,那么積累下的資金是很容易形成一個以戰斗力為劃分等級的精英小組的。

這個精英小組又會有一個大很多的地盤和業務范圍,增速甚至遠高于當初剛加上義體的時候。

這就是關鍵,這里得到超額收益的關鍵成本減少,就來源于“暴力組織成本大幅度降低”。? 人的管理永遠是世界上最復雜,成本最高的東西。? 當組織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時候,這些成本在很長一段未優化的時期內,都會轉化為成員實際獲得的利潤——就好像這十年以來的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高收入那樣。

然而,隱憂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

由于各個成員都獲得了高額利潤,使得財務權實際上非常難以集中。? ?無論任何情況下“人/發/財”永遠是組織的核心,人就是人力資源,發就是市場發展,財自然是指財務。

初期依靠快速散財的組織,往往都會有人力資源得問題,進而影響到市場發展。

由于組織首腦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財務,這就使得首腦不能真正掌握成員的生活大權,忠誠的成本很高但背叛的成本非常低。? ?那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主要有兩個。? 1:拉開組織內每個成員的戰斗力差距,或者大幅度增強戰斗力分工,按照分工市場價格給超出同行的好處。? 2:明確組織層級架構,但層級比較少,每個層級內的人比較多,靠量取勝。

我們可以明白,這兩個辦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第一個辦法首先就得首腦本身戰斗力要特別強,尤其是暴力毀滅能力,火力要大,這樣才能壓制住其他人,主要靠的是“背叛懲戒能力”。

同時,這也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增強了戰斗力分工就意味著每個人互相競爭的必要性減弱,每個分工都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導致財務權會在長期更加分散。? 所以,這種組織架構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曼恩的團隊就是如此,曼恩是不能降級義體的——這和大家感情好不好沒有必然關系,管理就是管理,即便是老大也得干好老大的事情。

第二種辦法雖然解決了財務權分散的根本問題,但是卻也帶來了另外的問題。

首先這種辦法的成本是很高的,因為以量取勝意味著更高的傷亡率,低層組織內成員的平均素質一定非常低,因為素質高的不會進來。

這就使得內部選拔變得更加困難,培養周期被大幅度拉長,長此以往會讓各層的能力逐步下降,內部信任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這一組織會慢慢偏離原來的“降低成本”路線,成本的提高使他們必須做一些需求規模更大但門檻更低的業務,比如說挖別人義體的清道夫。

由于組織層級少,相應管理也會變得粗糙,對外部的負價值會擴大,敵人會變多而且難以控制己方中層和下層繼續做出敵對行為——別忘了,這種敵對不是商業競爭,而是要人性命的。

這樣一來,首腦機關雖然鞏固了財務權,但是收益率卻降低了,而且波動變大了,更多的錢要被用于與其它同類組織的戰斗而非市場發展。

所以戰斗義體導致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管理升級跟不上”的問題,初期發展普遍太快,中期管理革新沒有動力,晚期革新掣肘極大。所謂的賽博精神病,就是個體試圖以個人義體升級為主要管理壓制方式失效,但同時不愿意失去對組織的控制的結果。

這種問題往往會出現于第一種模式到達晚期試圖革新到第二種模式的過程中,因為第二種模式必然需要很強大的市場份額作為鋪墊,這個時候首腦的工作壓力會很大,同時這種大規模市場活動并不是原有團隊能夠支持的,因此市場行為的風險也就隨之提高,然而此時一旦發生重大失敗,那么整個變革過程就很可能被徹底瓦解。

變革過程如果被瓦解,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態其實很難做到,因為在大規模市場擴增期間,每個參與者的實際控制業務的能力都大幅度增強了,按照原來的管理方式就意味著需要進一步強化義體。

我們能明白,這種變革方式幾乎不可能順風順水,但每次義體都必須加的更多。

在現實中,這往往意味著盲動以后重塑領袖威信的難度——很多領導因為無法重塑威信所以瘋掉,這種現象在現實里十分常見,明明那個領導收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是他的心態卻崩了。

在賽博世界里,體現的是安裝更好的義體但總是“變革功敗垂成”,而在現實世界里則往往是軍事冒險或者領導拼命的想看一些旁門左道或需要“管理大師指點”,最后走火入魔開始搞全員標準化管理,然后就是怨天尤人,抱怨員工不行,抱怨執行力不行,然后就標準化封魔了。

很多企業所謂的“標準化”,其實就是試圖跳過中層,讓基層直接聽話,然后就能控制中高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標準化”。? 然而在執行過程中,中高層完全可以篡改各種數據,讓標準化對自己有利——老板想讓中層變得和義體一樣,然而他對中層的期望不切實際,最終被中層義體的神經數據壓力反噬。

(設立和貫徹好的企業文化有助于緩解這一問題,越堅定且越具體又全流程相關是最好的,這在賽博里面就體現為“義體兼容性”,思想本來就清澈的人就不容易被反噬,因為該拒絕的已經拒絕了,路線明確)

裝義體到瘋了的人,就是指望義體能夠“試圖直接解決問題從而解決原有的中間過程中不滿意的地方”,然而最終結局卻是失敗,瘋魔——簡單粗暴的方法帶來了同樣簡單粗暴的結局。

賽博義體增加,先進不先進?先進,確實有先進的部分——義和團的洋槍洋炮。

只增加賽博義體,能不能解決根本的發展問題?不能——上帝親戚解決不了問題。

裝了賽博義體試圖反抗,好不好?好——打擊封建守舊勢力。

單純的反抗能不能行?不能行——內核還是封建守舊,服務不了先進生產力。

那么,如果作為發展生產力的大型組織,要不要壓制這種“戰斗力在個人身上擴增,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

需要。

但是這是任何時候都要這么做嗎?或者說有動力這么做嗎?

不一定。

比如說,當維護統治的重要性大于發展的時候就可以不這么做。

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當大家都亂了的時候,初期組織要么走偏要么走死,要想做的穩一點,初始規模就不能太小,這樣才能通過初始階段就能收攏財權,然后逐步轉化為政治能力和暴力能力。

然而,初始規模一旦變大就會很顯眼,當只有很顯眼的組織才有可能推翻舊體系成功的時候,它就難以隱藏,當它發展暴力能力的時候就更容易被壓制。

對于統治者而言,最難的事情并不是把潛在對手硬碰硬的打死,最難的是怎么發現。

所以,如果是外部競爭不是特別激烈,或者內部矛盾的優先級大于外部矛盾的時候,那么這個組織反而會讓下面的人擁有更強的個體暴力能力,提高初級新式組織的走向正確道路的成本,使變革力量的初始規模必須足夠大而易于被發現,然后再以優勢火力消滅。

也就是,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現實世界如此,賽博世界就會更明顯——這也是正常的,更先進的生產方式需要更先進的組織和分配方式。? 賽博世界里,如果采取小規模精銳做法,那么絕大多數老大都會在癲狂中死去,越是負責的領袖就越是如此,所以只需要建立暴恐機動隊就能對付,畢竟賽博瘋子再強也打不過齊裝滿員的正規部隊——根本不用擔心發現不了,而且被干掉的人都是老百姓和基層,他們就是這些曾經有能力,有潛在全局威脅能力者瘋掉以后的活體路障罷了,他們的死傷根本不足掛齒。? 如果采取低端量大,那么它的管理機制必定會傾向于原始,根本承擔不了復雜的管理事務,也就產生不了有威脅的新式組織,更何況這些低端量大組織的成本壓力與日俱增,為了維護整個組織,他們更傾向于被收下當狗。

大家看到這里也明白過來了,就是武裝革新最難的其實不是家伙事兒,很多時候是家伙事兒平均豐度越高越不容易起事兒。

因為只要財權和人事初步搞定,器材其實并不難得到也不太難發展,反倒是家伙事兒豐度太高會讓所有人都有叛變和算計自己小利益的能力,起始組織反而需要更大,更難以隱藏,也更容易被各種事情拖著走,最后不是被干掉就是被收下當狗。所以這種事情,不是什么空有一句“有先進的綱領”就能成的,武裝變革是一個非常復雜且要根據時勢不斷按原則變化的特殊規律。當然了,就賽博朋克2077來說,這就是一個“外部矛盾讓位給內部矛盾”,社會各處普遍小規模軍閥化的世界,是一個生產力超過管理能力的世界。

至于2077后的未來,恐怕這些公司只是占據了一時的優勢,很可能是技術爆炸帶來的暫時優勢——此時傳統流血打出來的統治模式由于也跟不上生產力發展,所以暫時被公司模式近水樓臺先得月,暫時的掌握了先機從而有了一點點“代差優勢”罷了。

但任何國家的傳統統治,都是流血打出來的,是真的不要命的,這種競爭模式哪怕是最慘烈的公司競爭也比不上,因為公司最終還是賺錢的,最終還是惜命的。

公司被追上的時間也許會比較長,也許會比較短。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精英化的曼恩團體不斷地攻擊,也會給傳統統治模式提供更多的“觀察素材”,而公司歸根揭底還是只想著賺錢——誰能最終解決義體惡性競爭問題,誰就能發展更大規模更高效的先進生產力服務體系,誰就能贏。

公司資本管理被傳統統治模式干趴下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曼恩和大衛這些人的反抗能成功嗎?? 不能。? 有意義嗎?? 有意義。

標簽: 內部管理 最終解決 先進武器 切格瓦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