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世界短訊!個人養老金業務前景廣闊券商發揮差異化優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劉明

見習記者趙心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個人養老金這片藍海面前,各大券商加速發力搶灘。多家“備戰”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券商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表示,我國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發展潛力巨大,券商可以發揮投顧投研等方面的優勢,滿足客戶差異化的養老需求。

個人養老金業務大勢所趨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國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發展潛力巨大。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測算,預計2027年、2032年我國個人養老金規模將達到4956億、31320億,預計分別可為權益市場帶來578億、6264億的增量資金。若后續制度創新與建設加速,個人養老金將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與發展潛力。

平安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海外第三支柱成熟國家經驗,第三支柱已成為養老體系中的核心部分,公募基金則是第三支柱的主要品種。券商作為公募基金銷售的主渠道之一,與基金公司業務合作模式更為成熟,保有規模占比穩步提升,隨著第三支柱逐步成熟,預計能為券商帶來千億級別的新增資產規模,個人養老金業務也將進一步深化券商與公募基金的合作廣度及深度,打通券商和銀行的合作,分別發揮客戶個人養老金的不同賬戶角色。

廣發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經相關研究機構測算,在不同假設下,5年后個人養老金每年增量資金能達到800-1500億,每年會為權益市場帶來300-500億的長期資金。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個稅征收覆蓋面逐步增加,這項業務未來的發展空間會逐漸打開。

此外,招商證券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還稱,通過引入養老基金產品,滿足客戶養老剛性需求,有助于公司財富管理客戶基礎的擴大、用戶粘性的增強,以及在品牌效應提升和影響下帶來額外的資金及其他金融服務需求。

發揮券商差異化優勢

重視客戶個性化需求

券商應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滿足差異化的養老需求?

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認為,由于個人養老金涉及稅收遞延和延遲領取等政策,與客戶當前的個稅水平、現金流情況、預計退休年限等均有關系,只有真正做到從客戶角度出發,才能為客戶做好全面、精準的評估,轉變理念、立足長遠,發揮券商的投顧專業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券商對各大類資產的研究能力,推動建立和完善跨業務協同機制,不斷提升財富管理買方核心投研和資產配置能力,深入打造財富管理大平臺。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產品代銷外,券商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個人養老金資產配置建議,提升客戶黏性,增進客戶獲得感。因關乎個人養老,客戶將更加重視專業投顧的建議,在投前、投中、投后為客戶提供持續的專業陪伴。

中國銀河證券則稱,鑒于證券公司深耕大類資產配置業務多年,對于資本市場周期、不同資產特質屬性、不同產品設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切實“從客戶養老需求出發”、真切為客戶提供“養老”“長期限”“陪伴式”“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將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商業養老金等養老金融產品納入證券公司的銷售范圍和投顧范圍十分必要。

也有受訪者認為,券商的個人養老金業務仍有強化空間。

平安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券商可以從兩個方面對渠道端進行強化:一是以個人養老金業務為抓手、研究能力為依托,不斷強化券商在客戶服務方面的廣度和深度。二是不局限于自身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布局,通過不同機構的優勢定位,在資產配置和賬戶管理方面,全面加強同銀行、公募和保險等機構的聯動,共同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發展。

一位頭部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表示,產品代銷的本身,就是凝結著專業投顧和專業服務,券商還可以提供面向企業的養老規劃設計、一攬子解決方案、員工培訓等。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標簽: 養老金業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