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推出多項措施破解和田玉消費“痛點”
目前,各方正在推出多項措施,營造良好環境,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加快質量技術創新應用、加強質量保證能力建設,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和田玉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和田玉資源珍貴稀少,眼下亟須一個規范標準和公平交易平臺。”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新疆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國欽說,新疆作為和田玉的重要產地,有責任,有義務去推廣好和田玉文化,發展好和田玉產業。
為此,新疆和田玉專家團隊、新疆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進行了《和田玉(子料)鑒定地方標準》研究。
馬國欽介紹,標準重點從4個方面對和田玉(子料)鑒定予以規范。首次明確名稱和產地。和田玉(子料)又稱和田子玉,主要產于和田地區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兩河流域中下游或沖(洪)積扇中。首次對和田玉(子料)表面毛孔、裂隙特征、指甲紋、皮色顏色作出明確規范。
“和田玉山料的儲量雖然豐富,但和田玉子料卻非常稀少,中高端的子料更是稀缺。這種稀有性使得和田玉成了收藏家們追求的對象,同時也體現了和田玉作為收藏品的文化價值。”馬國欽說,《和田玉(子料)鑒定地方標準》的出臺,讓和田玉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日舉行的新疆和田玉石文化旅游節上,來自各地的游客逛和田玉石市場,挑選自己心儀的和田玉。陶拴科攝
追根溯源破解行業痛點
近日,來自國內寶玉石協會的專家,針對加大和田玉市場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提高供應鏈透明度,建立追溯體系等進行建言獻策。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葉志斌建議,在玉文化的范疇內,和田玉具有重要地位。和田玉文化要與產業聯系起來,一定要守正創新做好傳承。近年來隨著鉆石價格的下降,玉石作為小眾產品,遇到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希望當地結合玉石發展,建立產、教融合的產業鏈體系,提升和田玉的價值。
葉志斌表示,和田當地政府一定要引領和田玉的發展,建立和田玉完善的標準體系,用標準引領行業發展。其次要建立規范標準的交易平臺和價格體系,從源頭規范和田玉的產業體系,追根溯源,建立大數據庫。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下消費者對玉石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消費者一怕買假、二怕買貴,關鍵在于玉石的“溯源”和“專業標準”。
業內人士也呼吁,和田玉市場應更加注重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舉辦玉文化旅游、展覽、研討會等活動,普及玉文化知識,提升公眾對玉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同時,和田玉還要積極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建立線上交易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式,提升市場運行效率。
行業協會發聲助力誠信經營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和田玉石文化旅游節上,來自和田玉保護發展(文化)協會的14名代表共同發表行業自律宣言。
他們承諾,將嚴守法規、強化自律,堅持誠實守信經營,玉品質量實現溯源,附送資質鑒定證書;分區分類明碼標價,不搞惡性價格競爭;線上線下真實推銷,售后保障7天退貨;檢舉揭發售假證書,助力行業營商環境;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用自己的行動,來“擦亮國玉之都名片。
“重建消費者信心是當務之急,行業協會、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建立起一個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和田玉市場。”和田玉保護發展(文化)協會會長張建國說。
業內人士分析,當下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和田玉的市場需求將會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國內市場,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升級和生活品質的改善,和田玉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