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改革進行時)從政策“組合拳”看中國民營經濟激發新活力

【編者按】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矚目成就。為更好反映和展現這些改革成效和進展,本社自即日起開設“改革進行時”專欄,推出系列稿件,敬請垂注。

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題:從政策“組合拳”看中國民營經濟激發新活力

中新社記者 劉亮

近年來,中國密集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這不僅彰顯中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決心,更進一步激活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增長、促創新、保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2年這十年時間中,民營經濟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從50%上升至60%以上,貢獻了五成以上的稅收、七成以上的技術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

“近年來,中國民營經濟日益發展壯大,中國政府對此長期高度重視。”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回顧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高層在不少重要會議中屢次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并圍繞此提出要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確保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享有平等權利。

從實踐層面看,中國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關注正在不斷變為現實。

例如,去年中國官方重磅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涵蓋了多個方面,從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到法律上強調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每一項都旨在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加公平和有利的發展環境。

“民營企業家過去普遍反映的市場準入難、融資難、回款難等問題,以及他們對‘不要優待要公平’的強烈呼聲,在這份文件中得到了具體而鮮明的回應。”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該文件強調“立破并舉”,用“立”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用“破”去除民營經濟前進的藩籬,對民營企業而言意義重大且含金量高。

《意見》出臺以來,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紛紛發力,提出了諸多有力的和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市場準入方面,中國擴大民間投資準入范圍,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多部門提出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開發適合民營企業的信用類融資產品;推出針對民營企業的專項債券。同時,政府還加大對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行為的整治力度,進一步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目前,當地政府在推廣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簡化申報流程,縮短資金落實周期,為企業提供了較大的幫助和便利性。”青蛙王子集團總經理李周欣說,各主管部門與企業保持緊密互動,將各級惠企政策及時地宣貫到企業,因此企業也能夠比較充分地運用惠企政策助力自身的發展。

有政策利好“大禮包”,民營經濟投資活力得到激發。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開局良好,重點領域指標走勢向好。其中,一季度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1.9%,增速比全部制造業投資高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1%,增速比全部基礎設施投資高1.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發展步伐還在不斷加快。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總量達18045萬戶,占所有經營主體的比例從2019年的95.5%增長為96.4%。

未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還將迎來更多政策利好。

目前,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中國司法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等民營企業核心關切,制定一部務實、管用、操作性強的法律。此外,中國還在國家發改委內部設立了民營經濟發展局,以期更好統籌相關部門的力量。

李錦指出,當前,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起草是一個重要進展,意味著民營經濟在法律層次上將獲得新的推動。同時,中央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也是一項重要措施,有助于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這些舉措將對優化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起到有力推進作用。(完)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