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匯集500余件珍貴化石,恐龍化石特展帶觀眾秒回2億年前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匯集500余件珍貴古生物化石,包含300多件史前生物,更有數十種尚未研究的新物種首次面向公眾展示。展品跨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大紀元,從史前巨獸到滄海蜉蝣,全面展示了我國恐龍等古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成果——這是13日在遇見博物館·北京798館開幕的“2億年的地球記憶——恐龍化石特展”,也是該展的全球首展。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恐龍大國,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恐龍化石種類、數量居世界第一,300多種真實的“龍”曾經漫步在中國大地上。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星為公眾作了一場題為“中國恐龍化石”的科普講座,介紹了中國恐龍發現、研究的歷史。“古生物學是一門‘從遠古走向未來的科學’,認識地球歷史,才能更好地保護現在的環境。希望在這個龍年‘龍’展中,所有喜歡恐龍的朋友都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恐龍,并激發科學探索的好奇心。”

展覽現場的許多展品都是首次亮相,包括新發現的疑似全球最早、最原始的暴龍超科成員化石;中國人自己發掘、研究、裝架的第一條恐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侏羅紀晚期四川地區的頂級獵食者——永川龍,至今世界已知最早、最古老的帶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亞洲最大、世界上脖子最長的侏羅紀恐龍——馬門溪龍;世界上最早出現角質喙的古鳥類——孔子鳥以及全球生物演化史上最早會飛的哺乳動物——翔獸等。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從陸地到天空,從森林到湖泊;從最早恐龍的脆弱步履,到帶羽毛恐龍的綽約風姿,再到暴龍的威猛霸氣,展覽分場景呈現中生代恐龍的故事,帶領觀眾回到2億年前的地球。談到舉辦此次展覽的初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和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猛表示:“這是一次致敬地球曾經最壯觀、最波瀾壯闊章節的展覽,也提醒我們人類需要珍視我們的環境,保護好生態系統,才能更好地生存。”

同時,針對小恐龍迷,展覽特別設置了10余個互動環節,包括修復恐龍化石、和恐龍比身高、恐龍戰力爭霸賽、觸摸恐龍“皮膚”等,讓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立體、可視化。展覽開幕現場還揭曉了“星球探險侏羅紀”VR沉浸式體驗項目,該項目擬于8月12日引入展覽中,為觀眾帶來更為豐富的觀展體驗。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悉,展覽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的指導下,由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中國對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創文旅文化產業集團聯合主辦,將持續至10月7日。(完)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