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世界即時看!火速上架“穩健低波動”產品 銀行理財應對債市調整出新招

在凈值下跌等多重壓力之下,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產品端動起了腦筋。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已有理財公司和銀行資管正在發行或計劃發行低波動理財產品。此類產品主要以攤余成本法估值,以求維持凈值穩定性。


【資料圖】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理財公司面臨贖回壓力之際,上述計劃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應對措施。不過,也有銀行資管人士表示,穩健低波動只是一種“噱頭”,或為穩住投資者。多位業內人士判斷,當前債市配置價值已經顯現,對理財公司而言,布局長期限封閉式產品的機會已來臨。

急推低波動產品

日前,華夏理財公司率先發行只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產品——“固定收益純債型封閉式理財產品12號”。

產品說明書顯示,該產品期限為15個月,業績基準定為3.6%至4.0%。從基準的舉例場景來看,該產品絕大部分資產投資于信用債,組合杠桿率100%。

不只是華夏理財,杭銀理財及一些城商行也在籌劃發行同類型產品。“我們也會考慮發行攤余成本估值產品。”一家城商行資管部門總助向記者透露。據悉,該行目前正在研究這類產品。

記者注意到,一些銀行手機App或者理財公司微信號中,近期出現不少附有“穩健低波”標簽的產品,包括招商銀行、杭銀理財等。特別是杭銀理財,本周推薦了兩款長期限的“穩健低波”產品。

上述“穩健低波”產品出現的誘因是,11月中旬以來債市大跌,導致理財凈值波動明顯,產品再現“破凈”潮,引發投資者贖回。

出于流動性考量,不少理財公司被迫在二級市場“拋售”債券,引發債市繼續下跌等鏈式負反饋效應。直至最近兩日,債市才逐步企穩。隨著央行超額平價續做MLF,以及信用債配置盤入場,多數信用債止跌回穩。

混合估值法應對波動

此輪債市跌宕中的鏈式負反饋效應,使得理財產品估值方法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理財產品主要有兩種估值法:一種是市值法,也就是買入的債券和股票等資產價格“隨行就市”,每日計價;另一種就是攤余成本法,也稱買入成本法,即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折價,在其剩余期限內平均攤銷,每日計提收益。后一種估值法的核心優勢,就是可以穩定收益,在過去的預期型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中用得十分普遍。

問題在于,由于攤余成本法不透明、期限錯配等因素,理財產品收益表現容易失真,有“剛性兌付”之嫌。因此,2018年落地的資管新規要求,除了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的情況外,理財產品都應優先適用市值法進行公允價值計量。

在資管新規下,理財產品有兩種情形適用攤余成本法:一是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也不能采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可以采用攤余成本法計量。

“部分信用債,還有私募債、資產證券化產品(ABS),很多都是用買入成本法估值。”上述城商行資管人士表示,包括非標資產,都可使用買入成本法。難點在于產品和資產期限必須匹配,而投資者又偏好開放型、短期限的產品。

記者注意到,混合估值法成為當下不少理財公司減少凈值波動的應對措施。從不少理財公司發行的附有“穩健低波”標簽的產品來看,這些產品大多使用的正是混合估值法。

布局長期限封閉式產品

由于銀行理財客戶偏好短期限產品,理財產品短期化特征仍然明顯。因此,在資產端,也出現理財公司配置趨同行為,即集中配置流動性較高的債券。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理財資金中有接近七成配置債券資產,其中信用債占比接近50%。此種情況下,當遭遇11月債市大幅調整時,理財公司很可能無法及時調整策略,只得被動“拋盤”,以應對凈值下跌。

一位城商行資管部門的投資經理認為,此輪債市引發的理財產品凈值下跌,投資者和投資經理都遭受了市場“教訓”,特別是部分投資經理,可能并未認真研判市場,只要有客戶申購產品就在市場買債,沒想到遭遇債市急跌。

隨著近日債市修復反彈,信用債配置盤進場,多位業內人士判斷,債市配置價值已經顯現。

興業研究16日發布報告認為,一些信用債品種可能已經具備了較好的配置價值。3年期商業銀行(AAA-)二級資本債信用利差走闊至102bp,位于歷史86%分位數,3年期商業銀行(AAA-)永續債信用利差走闊至136bp,為歷史極值。

上述兩位城商行資管人士都認為,目前是銀行理財布局長期限封閉式產品的機會。

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也認為,目前時點布局市值法估值的長期限固收類理財比較好,建議銀行及理財公司逆勢加大定開型半年期及以上固收類理財發行及營銷力度。

封閉式長期限產品放量已有一定跡象。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上周(12月5日至11日)全市場共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458款,環比增加53款,在當周全市場新發理財產品中占比83.42%。從產品期限來看,6至12個月(含)期限產品最多,共有209款,環比增加19款;1至3年(含)期限產品次之,共有140款,環比增加26款。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 穩健低波動 銀行理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