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環球短訊!@畢業生 小心求職陷阱!遇到這些坑請繞道

每年高校畢業季、大學生求職黃金季,也是不法分子趁機詐騙的高發季。記者從市公安局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了解到,本月已有8位年輕市民落入求職招聘陷阱。日前,我市警方公布典型案例和詐騙套路,教大家避雷。

典型案例


【資料圖】

繳納介紹費就有好工作?

小張是揚州某高校的畢業生,幾天前,他看到自己關注的微信群中有圖書館招聘的鏈接,招聘信息顯示,求職者需經過筆試面試篩選,一旦錄取后保證雙休,待遇可面談。看到這些條件,小張頗有些心動。他隨即點擊鏈接主動聯系對方,對方稱要繳納中介費。

小張猶豫再三,按照對方的要求向指定賬戶轉入7萬多元。很快,小張詢問何時應聘等情況,卻發現自己已被對方拉黑,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他連忙報警求助。

辦案民警分析,小張遭遇了典型的求職招聘陷阱。對方很可能壓根不是所謂的中介,而是不法分子借機打著招聘幌子,設立各種名目騙取錢財,如風險抵押金、報名費、中介費、培訓費、考試費等。

無獨有偶,大學生小曹在校園群內看到有人發布招聘信息,主動加了對方QQ好友,發送了自己的簡歷。對方同意幫小曹推薦面試,且發來消息稱已跟招聘公司對接好,此后即使“躺平”每年也有一筆不菲的收入。正當小曹沉浸在憧憬中時,對方又一次找到她,稱還需要繳納一筆介紹費。小曹向對方轉賬3500元后發現自己被拉黑,這才發現自己遇到了騙子。

“當時覺得跟穩定的工作相比,3500元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來到派出所求助的小曹懊惱不已。

辦案民警指出,畢業生們在遇到類似不合理的情況時,要提高警惕,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要盲目相信、急于求成。尤其要警惕那些低門檻且高薪的招聘廣告,面對誘人的工作待遇和條件時,要仔細甄別。如果不慎“中招”,要及時保存好相關證據,第一時間報警求助。

警方提醒

防范求職陷阱,警惕騙局

記者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了解到,6月以來,先后有8位年輕人在求職應聘時遭遇了五花八門的陷阱。

據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介紹,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大致為5種:

短信詐騙,犯罪分子通過微信或群發短信,誘使畢業生電話聯系,再以收取報名費、體檢費等名義詐騙錢財;

網絡詐騙,犯罪分子通過“58同城網”“抖音”等發布虛假招工信息,引誘畢業生主動聯系后,以收取押金、服裝費、中介費等名義騙取錢財;

“老鄉”詐騙,犯罪分子謊稱關系廣、能力強,可以為求職者打通關系找工作,再以花錢打點的名義騙取錢財,有的則以“老鄉”名義騙取當事人信任后實施詐騙;

非法中介詐騙,在招聘機構的外殼下,以“正規可靠”的印象騙取畢業生的信任,向畢業生承諾幫助他們找到工作,但收取高額的介紹費或押金,這些非法中介即便提供了崗位信息,往往也是與高校畢業生需求不匹配的就業崗位,最終目的為騙取錢財;

借貸詐騙,一些非法中介機構或用人單位以高薪就業為誘餌,向高校畢業生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須向指定借貸機構貸款支付培訓費用或傭金。培訓結束后,往往難以兌現承諾,畢業生將面臨高額借貸又沒有實現就業的不利局面。

揚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提醒廣大畢業生,求職的同時應多關注反詐資訊,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和防騙意識,不要輕信陌生鏈接,不要向陌生人轉賬。求職時應當優先選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正規市場中介機構,謹防被騙。同時,校園群管理員應加大審核把關,將群設置成需要審核進群,防止不法分子假冒招聘公司人員,潛入群里發布虛假廣告,造成更多學生上當受騙。(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