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凡人傳丨戴榮華:42年甘為工匠

在路邊一棟樓房里,是國內最大的木偶生產基地,全國數十家木偶劇團的木偶都是在這里生產出來的。戴榮華,每天坐在自己的工作臺前,臺上擺滿了各種木偶造型,他正在用自制的鋸條修飾著木偶的細節,一個生動的猴頭漸漸浮現。

這一坐,就坐了42年,經他設計制作的木偶造型已有2000多個。


(資料圖)

“凡人”小傳

戴榮華: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原所長,國家一級舞美設計、省級非遺傳承人,曾獲文化部先進工作者、揚州市十大工匠等榮譽。

“凡人”自述

我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揚州木偶,而揚州木偶也回饋給了我一切。

深知必須要有文化深夜讀書和衣而眠

戴榮華的木偶情緣,算是“家傳”,他的父親就是揚州市木偶劇團的員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一種“頂職”的工作制度,子女可以進入父輩的單位上班。

1981年,戴榮華進入甘泉路上的揚州市木偶劇團時,還算是個大孩子,一切都是那么新鮮,那些神話中的人物,玉皇大帝、孫悟空……穿著華彩的衣服,擺著威風的造型,內心一下就喜歡上了這份工作。

戴榮華的工作,就是糊報紙。木偶造型用石膏打造好后,需要用報紙糊起來,看似簡單,其實需要足夠的耐心,一層層糊得仔細,才能在后續的工序中,形成足夠的支撐力。

別人覺得枯燥,戴榮華卻樂在其中,這一糊就是五六年。到現在為止,戴榮華還保持著45分鐘糊一個木偶的紀錄。

雖然年紀小,戴榮華卻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人必須要有文化。白天在劇團里忙著糊報紙,晚上就自己報名去讀夜校。一回到家,就手捧著書讀。睡覺都不脫衣服,倚著床背讀書,讀得累了,就閉上眼睛瞇一會,醒了繼續讀。

經過省統考,戴榮華如愿考入揚州職業大學美術裝潢專業,平時學習刻苦,特別是素描課,一直名列前茅。在劇團中,有了跟團出去演出的機會,他都始終帶著寫生架,到處寫生創作。

經過這樣的學習積累,等到他正式設計木偶造型時,就不一樣了。

劇團從一窮二白到發生天翻地覆變化

2005年,競聘制作中心經理一職,戴榮華得到了絕大多數的票數,大家從內心敬佩這位年輕人。

那時恰處于文藝低谷期,揚州幾家國有藝術團體的日子都不好過。成為制作中心的經理后,戴榮華帶著大家努力開拓市場,一年業績從剛接手時的13萬,一下子躍升到40多萬。這樣的成績也讓他挺直腰桿,主動跟劇團領導要求,今年制作中心員工工資不打折。

2012年12月,戴榮華擔任揚州市木偶研究所所長,當時劇團一窮二白。一位演員要去外地演出,需要路費3000元,所里硬是拿不出這筆錢,戴榮華就自己墊付上。那年在唐山舉行的全國木偶金獅獎,邀請揚州木偶演員前往,二三十人,算一下來回路費要5萬元,只能向文化局求援?;貋砗螅o接著就面臨發年終獎的問題,好在財政局伸出援手,幫助他渡過了難關。

也就是十多年的時間,揚州市木偶研究所的經營狀況,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年來,揚州木偶研究所每年都創排一臺大劇目,如《嫦娥奔月》《神奇的寶盒》《鐵道小飛虎》《哪吒傳奇》等,每部戲的投入都是100多萬,每年演出100多場,光是演出利潤就有200多萬。加上木偶制作,以及劇目轉讓等,疫情之前每年的經營額都超千萬,哪怕是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也有800多萬。

日子越來越好過,當然也和社會對于文藝的重視程度有關。

總是在挑戰在創新通過舞臺培養演員

揚州木偶研究所主要是劇目演出和木偶制作,其中,木偶制作是戴榮華的老本行,40多年做下來,他明顯感覺到,這是一份與時俱進的工作。光是揚州的杖頭木偶,在制作上也不斷有著更多更新的要求,更輕更容易操縱的杖頭木偶,更好融入演員的表演。木偶藝術也是不斷相融的,之前一臺木偶戲,往往就是一種木偶,而現在的木偶戲,經常會出現杖頭、提線、布袋等多種形式,甚至是源于國外的鐵枝偶、人形偶等,這就對木偶制作提出更為廣闊的要求。

除了為揚州木偶演出制作新偶,現在全國數十家木偶劇團,都依賴著揚州的木偶制作。此外,揚州木偶制作中心的業務,還擴展為花船花車、大型展覽、雕塑玩偶等。

每次制作,其實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時代在發展,對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訂單中的偶,都是前所未見的,這就需要在制作過程中進行創新。國家話劇院需要一只在舞臺上能夠飛翔的大鳥,以前的大鳥造型,翅膀機關設置在根部,飛翔起來動作比較僵硬。這次的大鳥展翅長度達到2.5米,在翅膀的每個關節處,都用了粗細不一的鋼絲,飛翔起來,流暢自然,宛如真鳥。對方還要求觀眾不能看到釬子,那就用隱形的玻璃絲吊著,制作成功后,完全符合對方的要求,贊不絕口。

就是如此,每一份訂單往往都要使用新的材料,新的技藝,戴榮華就笑稱,從事這個行業,都必須是聰明人,要懂得動腦子,不斷鉆研才能勝任。

做木偶是本行,但是作為所長,還有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劇目創作。雖然不是專業演員,但是戴榮華也是耳濡目染多年,也有一定的研究,他還邀請全國各地的木偶表演專家來到揚州,為演員們培訓,提高演員們的專業素養。

對于演員最好的培養是在舞臺上,這十幾年來,一年一部大劇目,這在一般藝術劇團而言,都是不可思議的。最現實的,就是資金從何而來。戴榮華在制作上的利潤,恰好為排演節目,提供了最扎實的后盾。

揚州木偶的劇目有個特點,不僅能在各項比賽中摘金奪銀,還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白雪公主》已經演出了上千場,《嫦娥奔月》《神奇的寶盒》也有數百場,經常是幾個劇組同時在外面跑市場演出,這給所里50多位演員充分的鍛煉空間。有時實在忙不過來了,從事行政的,退居二線的,都被戴榮華安排到一線演出中去。

各地專家的指導,各地市場的演出,讓揚州木偶演員們都有著長足的進步。在去年舉行的全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大賽上,全國24個劇團參加,揚州木偶研究所選送的3個節目全部獲得“最佳劇目獎”,6位演員全部獲得“最佳表演獎”。

甘為工匠一心撲在木偶事業上

戴榮華把自己的心血傾注在了木偶事業中。2021年夏季,揚州遭遇疫情,想到就要交付的訂單,在家里的戴榮華心急如焚。誠信,是他恪守的原則。他一拿到“出門證”,就立刻來到了單位,從此吃住都在這里。他當時剛做完兩次手術,傷口還沒有痊愈,過段時間,血水就會浸透紗布,就要自己更換。忙起來時什么都顧不上,忙完了才感到疼痛難忍。

辛勤的付出,迎來了劇團的發展。演出市場的版圖越來越大,揚州木偶的足跡已經走遍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在國內外的木偶皮影大賽上,揚州木偶一次次聲名遠揚;《嫦娥奔月》《神奇的寶盒》進入國家大劇院演出,《神奇的寶盒》票價790元一張,一票難求;兩次全國金獅獎在揚州的舉辦,彰顯著揚州的魅力;三次全國性木偶人才的培養都在揚州;兩批新的木偶演員進入劇團,注入了全新活力;全新添置的三輛大巴,為演出提供更好的保障……

前幾年,隨著揚州戲曲園的落成,國有藝術團體搬遷了過去。戲曲園內的辦公室整潔明亮,但戴榮華很少去,平時要找他,多半都在維揚路的制作中心。

去年底,戴榮華退休,但是他每天都會來這里工作。系上圍裙,拿起鋸條,手捧木偶,仔細打磨……

對話

我與木偶雙向奔赴

記者:熟悉您的人都知道,對于揚州木偶來說,您實在太拼了。

戴榮華:我的家人,同事都曾說過我,對于木偶傾注了太多,我自己平時是沒有什么業余時間的。我們現在的訂單很多,我每次都會準時準點完成。這就需要加班,一年時間,我加班的時間超過10個月。我們現在樓下有個小花園,經常有老員工晚上來這里散步,看到制作中心的燈亮著,就打電話給我問我在不在?我說肯定在啊。

雖然辛苦,但是我覺得很值。我這一生所獲得的榮譽,也都是和木偶相關的。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我和木偶雙向奔赴。

標簽: 嫦娥奔月 杖頭木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