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棋魂》評分飆升至8.1 演員“工具化”國產網劇的“注水”現象依舊存在

最近有一部國產網劇非常火爆,它是一部日漫改編作品,而在開播之前也面臨著全網的群嘲,國內網友一致認為本次改編也將會是毀原作和辣眼睛的存在,童年經典的房子又要再一次坍塌了---

然而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自開播以來雖然也有著不少的吐槽,但綜合來說掌聲和鮮花才是最鼎沸的存在。

如今的網絡輿論已經清一色的認為這是一部難能可貴的漫改神作,而其豆瓣評分也從最開始的7.3到后來的7.8,一路狂飆突進到11月下旬時刻的8.1,已經足夠稱作為年度必看影視作品之一了---

這部國產網劇的名字就叫做《棋魂》,而它改編的對象當屬《周刊少年JUMP》里的同名日漫。

在過去多期內容當中,我曾無數次的吹捧國產《棋魂》的優異點,比如它在本土化的改編中亮點閃閃,什么四驅車、香港回歸、周杰倫CD、高考壓力等等均能喚起90后小伙伴的青春記憶。

同時導演設定的圍棋運動的衰落、沖段少年的年齡限制、天才和凡人的對比等等情節也都能夠讓影迷感慨萬千---

毫無疑問,國產《棋魂》的劇情是無比真實的,而真實也代表著劇組投入了海量心思在劇本的打磨之上。

但打磨歸打磨,對于一部動輒就數十集而且每一集都近1個小時的影視作品來說,天衣無縫的完美是不太可能的。

“注水”的情況也同樣出現在了國產《棋魂》身上,而每每在熒幕中看到,我都會情不自禁的吶喊出一句“不要這樣搞啊”---

趁著它的評分突破8.0,今天這期內容我將給各位好好點評國產《棋魂》的槽點,好讓你們能夠更客觀的甄別它的價值所在。

01.感覺演員都被導演“工具化”了俗話有說:“一切都是導演的安排”。

一部影視作品的發展以及演員的選擇和演繹方式確實都是導演設定的,他就如同上帝一般決定所有的東西,在虛構的世界當中導演可以盡情的為所欲為。

但設定歸設定,不代表導演就能將演員當做“工具人”來使喚。

比方說沈一郎這位角色,他在老早開始就存在所謂的“容易被外界擾亂心緒”的心理病,他會因為別人的苦難,自己的能力等等事情而變得無比憂愁,并失去和對手較勁的圍棋能力---

如此設定本來是可以理解的,但匪夷所思的是,沈一郎明明已經在寺廟完成了徹底的成長,而他在下山之后也帶著這份成長連續取得了沖段賽的多場勝利,可謂光芒萬丈呢。

但緊接隨后的比賽當中,沈一郎居然因為老師們在對話的時候意外提到“時光的能力比沈一郎厲害”的事情而陷入焦躁的境地,并在隨后的比賽中接連失利。

要知道,沈一郎不是不知道時光厲害的,而他也曾親眼看過時光在烤肉店將韓國棋手擊敗的那場棋局(這場棋局可曾驚嚇過岳智)。那你們說老師的一番話足夠讓已經完成成長的沈一郎頹喪嗎?

不僅如此,在沈一郎再度憑借白瀟瀟等人的幫助重新振作起來并挺進最后決賽的時候(可以理解成又一次完滿的成長),此時的他還曾在賽前阻止老師將自己和時光的比分吃緊的事情告知后者,希望時光能夠盡全力去沖刺。

然而荒誕的事情來了,如此明事理的沈一郎,居然在事后得知自己沖段失敗后完全放縱情緒,將來自洪河以及時光的安慰視作為“高姿態的可憐”,甚至還做出了永遠不再碰圍棋的決定---

最后不得不逼迫大老師出動“日本交換生”的秘密武器(我真不知道為啥要去日本,明明世界第一的人就在中國,如果說日本的圍棋文化更濃厚,那也應該來個鋪墊說明吧?),方才再度將沈一郎安撫下來。

如此反反復復的情緒折騰有意思嗎?難道導演就不能讓沈一郎好好的走過沖段比賽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沒有如此反復的劇情戲碼,那國產《棋魂》就不可能拍出36集的內容量,而為了確保每一集都能夠有近1小時的時長,導演也就只能將沈一郎當做工具人來使喚---一次又一次的讓他成長,也一次又一次的讓他陷入莫名其妙的情緒發泄當中。

當然,被當做工具人的角色不只有沈一郎一個,那位被時光視作為畢生勁敵的俞亮也同樣難逃工具化的厄運---

首先我們從俞亮在和頂級棋手趙冰封的對峙當中已經知道他的強大實力,而在隨后面對多位老板的圍攻之下也曾實錘過了“實力不輸八段職業棋手”的能耐。

但即便如此,導演為了讓劇情能夠更顯跌宕(更準確說是湊足時長),居然安排俞亮在被職業戰隊收編之后只能坐冷板凳,而他的價值也只是“蹭老爸的頭銜,為戰隊帶來投資”而已---

但我想說的是,職業戰隊的目的不就是想取勝嗎?對于俞亮的能力幾何難道他們依據過去的戰績就不能判斷嗎?

大不了讓俞亮和對手對戰一局也可以啊,非要設定陰謀論式的劇情,簡直有點看低了觀眾的智商好不好。

再接著當俞亮來到方緒戰隊后也同樣莫名其妙,此時此刻的俞亮已經是欽點的主力棋手,而后來被招進來的剛剛通過沖段考試的穆清春居然就敢越過所有的前輩去叫板主力位置,并揚言自己能夠擊敗俞亮---

再后來俞亮也承諾和穆清春對弈了,但在如此篤定的承諾之下居然下了一盤“心不在焉”的圍棋,并且在就要輸棋的時候一聲不吭的離開了---

導演這是要鬧什么?是想表達俞亮沒有將穆清春放在眼里嗎?但建立在如此篤定的前提下難道這不就是對俞亮人設的一次傷害嗎?(感覺就是在用借口逃避輸棋)

另外導演賦予俞亮的“罔顧大局,過分追求棋形美”的偏執也是莫名其妙,完完全全沒有鋪墊說明,突然插入只是為了讓小亮懷揣缺陷,繼而在后續的行動中得到成長罷了---

我不明白安排穆清春的角色究竟有什么意義(去除這個角色沒有任何影響),除了讓人影迷覺得導演對圍棋實力把握的紊亂以及傷害俞亮的人設之外還有何用處呢?

當然,上文提到的沈一郎、俞亮、以及穆清春的戲碼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事實上包括神秘棋手龍彥的身世也有點兒刻奇的味道---

他雖然早就過了沖段考試的年齡限制,也注定一輩子不可能成為職業棋手,但拜托,一位擁有在圍棋網站名列前茅的大神級棋手,也在無數棋館踢館成功了,就憑借這樣的棋力還不具備成為道館老師的資格嗎?

你或許會抬杠說:“成為道館老師也得有職業資格證”,但我也可以回懟“業余教學行不行?”,總比當個地盤工作強得多吧?而且圍棋還是龍彥的畢生所好啊!

一切都是為了“苦情”,而苦情的設定就是為了讓劇情能夠更顯跌宕,而跌宕也就能夠讓劇情有了發展空間,從而讓時長得到擴充和延展。

但是如果人物動機的背后沒有完備的世界觀設定來支撐,那他們的選擇便會變得無比刻奇,感覺就是不帶腦子的行為表現而已---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注水”,一切都是為了讓集數和時長滿足要求而搗蛋出來的糟粕戲碼,我只能說國產《棋魂》的部分劇情根本經不起推敲,而它們的存在也讓這部網劇對不住所謂“漫改神作”的頭銜。

02.最后當然,國產《棋魂》成就不了神作那也不代表就不能成為佳作,雖然上述刻奇的劇情貫穿了劇情始末,它們經不推敲,而作用也只是為了給時長注水罷了。

但綜合來說,如上槽點也只能算是“瑕疵”,而公道來說,國產《棋魂》依舊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創作---

如果至此你們也都未曾去品味它的精彩,那我認為你們就不能算是一位及格的動漫迷了。

標簽: 棋魂真人版 國產網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