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速讀:既生著銹,又發著光。
(資料圖片)
看著后藤一里,我仿佛看見了15歲時的自己——同樣喜歡音樂、同樣渴望展現、同樣不敢主動開口跟人說話、同樣在互聯網上有一定關注量、同樣喜歡幻想自己在聚光燈下閃耀的樣子。
我和她也有很多不同。我有債必討理直氣壯。我在答應別人之前更注重權衡利弊。她的社恐來源于膽小,我的社恐來源于自卑。我沒有上千個日夜專攻一件事的魄力,沒有特別精通的技能,有的只是對rap和流行歌的興趣,以及對舞臺的憧憬。她社恐,給我一種“天生如此”的感覺。我社恐,因為害怕被人討厭,害怕得要死。
或許對我來說上臺rap真不是個明智的選擇。第一次寫歌在社團里唱的時候,我整個人都緊張得發抖,聲音發虛,兩眼只敢看詞本,最后唱斷氣了,連著好幾個晚自習尷尬得臉頰發燙用力捶頭。但有將近10個現實中或網絡上認識的人說我唱歌還不錯,所以十佳歌手和音廣表演我該去報名也說不定。這里解釋一下何為音廣表演:我們學校教學樓中間有一塊叫“音樂廣場”的空地,大課間的時候會有學生上去表演才藝,所以叫“音廣表演”。
現在我高三了,就算想去也沒機會了。音廣和十佳只有高一高二的學生才能參加。所以在看到后藤一里初中三年沒能踏上舞臺時,我清晰地感覺到了那種遺憾;在看到后藤一里糾結是否要參加校園祭時,我衷心希望她能快點決定報名。有幾個在你躊躇不前時推你一把的朋友真是太好了。這也就是我喜歡伊地知虹夏的原因,同時也讓我對戲份偏少的喜多郁代抱有一定好感。
現實中不會有伊地知虹夏也不會有喜多郁代——就算有我也遇不到。我流逝的青春不會重來,高中三年的生活注定要添上遺憾的一筆。但是,遺憾就遺憾吧,萬一鼓起勇氣上臺唱崩了,那比遺憾可怕多了。
更何況還有二次元在。我看著后藤一里,照著自己的鏡子,看著她在壁櫥里彈琴,在學校里當透明人,在陰暗角落獨自吃飯,看著她渴望被人注意又東躲西藏,看著她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站出來拯救團隊,看著她在舞臺上竭盡全力閃出剎那的光,就像自己也經歷了相似的一段青春一樣。
或許有點消極。自卑這項特質多半是要跟我一輩子了。高二分班后,我遇到了幾個朋友,慢慢走出了社恐。有一次要做“班級文化建設”視頻,我是班上用pr用得最好的。那段時間我第一次被委以重任,第一次去了同學家,第一次有了點當hero的感覺。但盡管如此,自卑還是刻在我的身上洗不掉。
看完第一季結局后感慨了這么多,很難想象我最初竟然是因為關注的p站畫師畫了后藤一里的澀圖才來看……
虹夏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