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碧桂園服務半年報:重申獨立性、保應收款、恢復增長

關聯地產商碧桂園(02007.HK)的流動性問題正式對外暴露前后,碧桂園服務(06098.HK)的日子也不太平——楊惠妍捐贈所持部分碧桂園股份予以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有限公司,總裁李長江清倉式減持,上半年凈利潤錄得同比下降……

在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前,碧桂園服務總裁兼執行董事李長江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張“核酸檢測陽性”的圖片,配文“唉!”似以此暗示和回應“缺席業績發布會”。

8月29日下午的業績發布會上,以往總在現場侃侃而談的李長江,這一次并未露面,這也是他首次缺席碧桂園服務的業績會。


(資料圖)

該公司財報顯示,截至8月29日,李長江仍擔任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

今年7月,李長江及其配偶黃志華對所持有的碧桂園服務股份進行了“清倉式減持”,分兩筆合計減持碧桂園服務322.79萬股股份,套現2824.7萬元。套現后,其持有的碧桂園股份數降至369萬股,占已發行的有投票權股份的0.11%。彼時,這一減持行為引起熱議。

實際上,碧桂園服務業績發布會上的高管座席近些年均非固定。

2022年兩次出現在業績發布會上,并對天力物業融合進度等內容進行介紹的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天力物業總裁肖華并未出現在今年3月的2022年度業績會上。當期,碧桂園服務因收并購帶來的商譽減值、合同及客戶關系攤銷大幅增加至28.5億元,導致歸母凈利腰斬。

受房地產影響而面臨的成長獨立性質疑、應收賬款上升、增值服務等板塊收入下滑……碧桂園服務面臨的發展問題,是整個物管行業的縮影。

多次重申獨立性

“不做任何利益輸送”

自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以來,包括碧桂園服務在內物企的獨立性就廣受市場關注,公司管理層也多次喊話強調自身獨立性。但物企與房企的牽扯太深,關聯方占用物企資金的先例已有,投資人對此仍有所疑慮。

從在手現金看,碧桂園服務仍是行業內較為“富裕”的企業,截至6月末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5.4億元,受限制資金約1.68億元。

在業績發布會上,碧桂園服務首席財務官、聯席公司秘書黃鵬回應了公司資金的獨立問題,“除了這1.6億用于開票據、保函、投標保證金的受限資金外,其他所有資金和存款不存在抵押限制的情況,不存在將現金存款作為關聯地產兄弟公司債務擔保方的情況,當期期末沒有,在期內沒有發生,未來也不會發生。”

“公司嚴格遵守五獨立,守住治理和法規的底線,人員、財務、資產、機構與業務,都與關聯方、與控股股東完全隔離。”黃鵬說道。

從業務上看,近年來碧桂園服務來自關聯方的收入占比也不斷降低。

據黃鵬介紹,“得益于公司高度市場化的運作,第三方收入占比已提高至95.6%,來自關聯方的收入只有4.4個百分點,這與我們多年來奉行獨立自主市場化的經營方針策略分不開。市場化的來源幫助我們不受周期、行業因素的深度影響,保持了存量和增量,使得公司業務穩定、市場化,風險更可控。”

針對關聯方風險傳導,黃鵬強調,關聯房企的風險并非物企直接風險,而是關聯方風險傳遞,關鍵要做好這幾點,首先是要做好“好乙方”,這也是基本的政治站位,配合甲方保交樓、堅守服務、穩定大局,積極協助兄弟房地產公司化解風險與輿情;二是嚴格遵守法律底線、遵守上市規則,確保兩家公司業務與財務獨立,不做任何利益輸送的行為。

應收款規模大增

稱“將依法依規保應收款”

目前,碧桂園服務整體應收款規模較大,這部分款項只有到賬后才能結轉為利潤。市場對城市服務等G端業務以及關聯方業務的回款關注度較高。

截至6月末,其來自關聯方的貿易應收款項約為23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32.9%;來自第三方則為160.9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13.1%。兩個指標共計183.9億元,其中約9億元進行了減值撥備,比例為4.9%,去年底的比例則為3.7%。

從應收款項賬齡看,碧桂園服務截至今年6月末的一年以上賬齡的貿易應收款項增幅較大,較去年底增加了額73.9%。

針對公司應收賬款,黃鵬表示,將依法依規處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會在無限無法收費的情況下提供服務,但會轉變服務方式,用其他方式解決好、服務好,會積極溝通,調整合作模式,甚至在必要時候適當縮減一些不必要的關聯交易與服務。

黃鵬表示,“只要內部團隊凝心聚力,業務就不會受損,會積極應對合作伙伴擔心的問題,積極化解。如果我們能做好治理,有足夠的財務安全邊界和足夠的業務能力,為什么不用我們?相信關聯方的風險一定可以阻斷,我們也會積極幫助兄弟公司化解問題。”

為提升回款效率、降低業務回款風險,碧桂園服務城市服務板塊進行了“合伙人建設”,集合公司運營優勢與合伙人的資源優勢,共擔投入成本,通過分包的方式與政府達成合作來解決資金支付問題。上半年,其合伙人簽約城市為40個,實現簽約年化毛收入2.95億元。

此外,碧桂園服務自身財務狀況也是管理層強調的重點,截至6月末,該公司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約為21.92億元。

黃鵬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量安全邊際很高,是歸母凈利潤的0.84倍,“我們的業務結構中有很多政府公建業務和開發商關聯業務,應收帳款周轉天數有所上升,能達到這個比例經過了很大的努力。”

資金需求方面,碧桂園服務也展現了其“財務實力”,“碧桂園服務的現金來源主要是經營性凈現金流,上半年有近22億元。這是凈現金流的行業,沒道理會對外形成資金依賴,公司截至6月末的資金超127億元,支持公司正常經營完全綽綽有余,所以沒有任何融資計劃。”

多業務板塊業績下滑

除了外界關注的“獨立性”質疑,碧桂園服務需面對的還有不算理想的半年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3.4%至207.33億元,毛利則同比減少4.3%至51.58億元,股東應占凈利潤則減少8.7%至23.5億元。

“上半年公司業務是正常情況,因為外部形式、行業有一些變動。雖然上半年業績較穩,但離公司內部目標有一定的距離,會繼續穩健開展業務、調結構、解決問題,消化非業主增值服務下降造成的沖擊,激發內生增長。”黃鵬表示。

具體到業務板塊,僅“三供一業”業務、除“三供一業”以外的物業管理服務業務營收實現增長,前者主要因為養老、電梯安裝、酒店餐飲、托幼、保安、商品銷售等業務順利孵化,后者主要因為儲備面積于期內轉化為收費管理面積。

其中,“三供一業”以外的物業管理服務營收同比增長10.9%至121.9億元;“三供一業”業務收入則同比增加21.1%至27億元。

其余板塊營收均同比下降,社區增值服務收入減少10.8%至18.84億元,公司稱主要是今年年初疫情未完全消除,消費市場趨理性,消費者持觀望態度;非業主增值服務營收則同比減少31.8%至9.7億元,公司稱是因為部分房地產商出現階段性調整;城市服務收入同比減少9.1%至23.94億元,公司稱是因為主動縮減了若干低毛利率業務;商業運營管理業務收入同比減少9.3%至5.34億元,公司稱主要因為商業委托管理項目減少。

上述業務板塊營收下降有行業因素影響,也有關聯方帶來的自身因素影響。

例如,黃鵬在業績會上透露,商業運營管理業務由于四五月份之后消費受到沖擊,受到一定影響;另有部分業主為兄弟單位的項目,業主在處置資產后,公司商業管理項目管理權有一定量的丟失,造成收入減少。

利潤水平也有所下降,整體毛利同比減少4.3%至53.9億元;毛利率則減少2個百分點至24.9%。其中,社區增值服務及非業主增值服務毛利率均減少了10個百分點,城市服務及商業運營服務毛利率則有所提升。

黃鵬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的7個產品線總體上以輕資產、可持續、弱周期、凈現金流、高可預見性、高確定性、高規模門檻、存量&增量為主,這七個特點未來仍將持續。公司在產品方面的戰略與以往一致,恢復增長、消化問題、輕裝前行,順應環境和形勢的導向變化,針對性作出調整,作行穩致遠和市場化轉型的修正。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