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光大證券:OPEC+減產計劃支撐油價 繼續看好“三桶油” 速遞




(資料圖)


光大證券研報表示,OPEC+減產協議艱難延續,油價有望得到支撐,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深化,化工行業央國企估值有望持續提升,我們看好中長期油價維持高位,“三桶油”有望在持續兌現業績和維持高分紅的基礎上,開啟新一輪股價上行空間。

全文如下

【石油化工】OPEC+減產計劃支撐油價,繼續看好“三桶油”——OPEC+6月產量會議動態跟蹤(趙乃迪)

OPEC+減產協議艱難延續,油價有望得到支撐

北京時間6月5日凌晨,OPEC+第35屆部長級會議結果出爐。沙特7月額外自愿減產100萬桶/日,OPEC+其他成員國合計產能目標未較此前計劃有變,但已有的減產計劃延長到2024年底。此外,OPEC+將2024年產量基準下調139萬桶/日至4046萬桶/日,主要目的是使配額與實際產量相吻合。22年以來油價波動加劇,OPEC+調整產量對油價施加有力影響,我們認為本次減產體現了以沙特為首的OPEC+調控油價的決心,考慮到全球原油需求向好,若本次OPEC+減產計劃得到有力執行,全球原油供需有望進一步趨緊,油價將得到有力支撐。

全球上游資本開支低迷,美國頁巖油增產乏力

海外五大石油巨頭公布了23年資本開支計劃,相較于2022年資本開支實現值,巨頭23年的資本開支計劃以維持穩定為主,23年五家公司資本開支計劃值合計增速僅為8%,巨頭長期資本開支目標維持穩定,中長期上游資本開支不足的邏輯依然存在,我們依舊看好油價中長期維持高位。美國頁巖油方面,2022年以來,不斷上漲的油價使美國頁巖油企業試圖提高產量。但由于前期資本開支不足,即便美國頁巖油企業努力擴大產量,開鉆未完鉆井數(DUC)指標仍顯示其后續產量增長動能不足,過低的DUC將限制美國頁巖油企業進一步擴產的能力。

“50美元/桶”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上游業務的業績拐點,“45美元/桶”是中國海油上游業務的業績拐點

“三桶油”的邊際利潤都隨著油價的上升而逐漸減少,最終在高油價下趨于穩定。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盈利曲線十分接近,其石油生產業務均在布油價格超過50美元/桶之后逐漸開始盈利,但中國石油因其成本優勢,盈利能力略強;而中國海油的石油生產業務則在布油價格超過45美元/桶之后便能開始盈利。根據我們的測算,在80美元/桶的布油價格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上游業務的凈利潤分別為1126億元、319億元和748億元。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的上游業績均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而提升。當布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時,中國海油擁有最高的EPS增厚量,中國石油次之,中國石化的EPS增厚幅度最小。

天然氣順價+減虧驅動產業鏈盈利提升,“三桶油”盈利空間廣闊

2023年,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邁出新步伐,順價機制逐漸完善,中石油23年天然氣銷售方案出臺,對比2022年,23年中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浮幅度明顯提高,天然氣業務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此外,2023年我國進口LNG價格大幅回落,將降低LNG進口企業的成本壓力,在“順價+減虧”邏輯驅動下,天然氣產業鏈盈利能力有望同比提升。若天然氣實現價格增長0.1元/方,以銷售口徑計算,中國石油歸母凈利潤有望增厚195億元,EPS有望增厚0.11元/股。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的天然氣銷售業務對業績的貢獻也將提升,天然氣實現價格上漲0.1元/方將使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的EPS分別增厚0.02、0.03元/股。

風險分析:上游資本開支增速不及預期,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波動。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