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先鋒:結合守望先鋒已有的背景故事科幻設定補完
筆者參考了許多科幻概念,結合守望先鋒已有的背景故事,對于補完守望世界觀進行了一次拙劣的嘗試。本文為未完成版,僅作拋磚引玉、討論之用,歡迎詢問。
以下正文。
基礎概念
護盾:
一類廣泛應用的軍用技術,其原理是在傳感器探測到敵對物體接觸時,迅速生成相斥的電場以偏轉飛行物。由于顯而易見的原因,護盾技術針對依靠高熱帶電粒子束進行殺傷的武器有極好的效果,但面對動能武器及化學攻擊則效用低下。單兵使用的護盾可以通過改變蓄電池組容量來達到不同的偏轉效率,并且可以通過類似無線充電的技術從環境的適配器物中獲取電能自我補充。
護甲:
盡管材料科技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護甲依然只是把高強度材料穿在身上。
治療:
常見的戰場救護技術,原理是大量的納米機器人載有強心劑、鎮痛藥、升壓藥及呼吸中樞興奮劑等。納米機器人采用無排異 生物材料制造,在將藥劑輸送完畢后可作為暫時工作的血小板起到阻止出血的作用。廣泛見于單兵裝備中,也有為戶外探險等極限活動設計的民用版本。
激光武器:
以電能激發預制好的晶體產生激光殺傷對手,優點是便攜且無需后備彈藥,缺點在于面對高防護目標殺傷力嚴重不足,適用于輕步兵近距離接觸戰。
等離子武器:
使用等離子殺傷敵人的武器,分為射流殺傷及熱能殺傷兩種。前者類似激光武器,但仍需等離子束作為載體,因此對后備彈藥的需求無法忽視;后者為利用等離子體的熱能殺傷的武器,對高防護目標效果顯著,但難以針對移動迅速的目標。
冷兵器:
為特定環境(白刃戰)研發的特定武器。運用場景狹窄,但普遍擁有極為可怕的殺傷力。
1、安娜
納米激素的實質是試驗性高能液體電池,封裝在一無排異性的生物材料針筒內。
當被施打至對象時,將會生成一強電磁場約束帶電粒子圍繞在對象周身形成一層極薄的護盾,其偏轉敵對武器攻擊的能力遠強于常見的軍用護盾。當對象發射武器時,飛行物會以類似胞吐的方式離開對象表面的護盾層,這往往導致子彈外層同樣附著一層護盾層,從而達到增加殺傷能力的目的。限于該技術的巨大耗能,即使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也僅能供能數十秒鐘。納米激素是強化進攻防守雙端的單體瞬時強化技術,但限于高昂的造價及技術的不成熟,目前只少量配給前線以供測試。
2、源氏
實質是一便攜等離子切割器。
在未出鞘時,龍一文字存放在刀鞘內進行充能。出鞘后,先由握柄處空氣泵吸入大量空氣,其中一束在握柄內迅速被加熱達到高度電離,再通過磁場約束從中空的刃口激發出來;另一束空氣則作為輔助氣起到吹飛被等離子氣體熔化的物體的作用。這一特性使得龍一文字在僅有1.2m長度下仍能具有接近5m的殺傷半徑。龍一文字可以在短時間內制造可觀的傷害,并且使用過程基本無聲,但是持久作戰性能表現極差,因此只配發給進行潛入、暗殺等特種作戰的特工使用。
3、麥克雷
麥克雷左手機械義手內置的功能。
麥克雷在使用此功能時需將左手舉至胸前,此時機械義手的內置電腦將會分析濕度、風速、距離等環境數據以及目標的移動方向、速度、使用的防護技術及弱點。在數秒的計算后,將會引導維和者內的精確制導子彈打擊目標薄弱處。需注意的是,迅速鎖定并擊發依然可以保證子彈命中目標,但此時殺傷力將會大幅下降;而長期引導的一擊則可以制導子彈飛向目標周身防護最薄弱的部位以取得上佳戰果。
4、巴蒂斯特
極前衛的力場擦除器,用于清除Akiva輻射。
Akiva輻射是智人對象認知功能與器官功能的自然劣化、終結過程的主要原因。在Akiva輻射探測器被發明后不久進行的全球測繪中,發現了一處天然的Akiva輻射絕對零環境(位于西奈山)。力場生成器將取自零環境的一抷塵土完全粉末化后容納其中,在被使用時,將會迅速生成一半徑約為5m的區域,并利用靜電場使粉末得以懸浮在空中以人為生成一Akiva輻射屏蔽環境。通俗的講,這并不能治療已有的傷口或阻止武器繼續造成的殺傷,但是只要身處力場之中,所有傷害都不能繼續惡化個體的認知功能與器官狀況。由于原材料的稀缺性,該維生力場只發放于最高規格的行動當中,且使用需得到審查議會及領導層半數通過方可批準。任何私自使用的行為都將遭致處決。對Akiva輻射零環境的逆向工程正以最高優先度進行。
5、查莉婭
根據托貝爾斯坦的引力理論研發的實驗性兵器。
由彼得里科夫-方丹空間穩定陣列的工程試驗得到啟發,其使用粒子加速器產生超重力Oganesson,后者反過來將自身坍塌,形成小型 奇點。一個斯克蘭頓-肯普夫設備被用于生成力場以阻礙一定范圍內的物質交換,這導致了兩個效應:其一,周圍的物體會被巨大吸力引導至力場表面,但是并不會因此被吸入黑洞中;其二,力場阻止了霍金輻射將黑洞自身蒸發直至力場失效。由于這是一種極先進的攻擊手段,目前沒有任何有效防御措施,因此使用者應當處在安全距離以外以免受到波及。
6、“西格瑪”
托貝爾斯坦引力理論武器化的另一途徑。
在一次對彼得里科夫-方丹空間穩定陣列進行的災難性的試驗中,該項目的研究員之一希爾伯倫·德·柯伊伯博士注意到該陣列穩定環的一個懸臂上出現了較小的功率波動。柯伊伯博士想要替換失效的聯軸器,但并未聽到實驗預計開始的警報聲,在加速器開始運行后,柯伊伯博士試圖抵達緊急出口,但在那之前加速器達到了最高測試功率并形成了一個奇點。該陣列將奇異點拉至對齊位置,緊接著損壞的穩定臂失效,迪斯梅特博士暴露于裸奇點中。該次實驗造成的后果使得柯伊伯博士成為一人形引力奇點,盡管其引力效應輕微,這依然對他的精神造成了重創。在長期監禁并被“黑爪”救出后,針對其狀況開發的斯克蘭頓-肯普夫設備使其逐漸得以控制自身能力。超能之球的攻擊為發射由迅速劣化的斯克蘭頓-肯普夫力場包裹的微型奇點,在力場失效后迅速對周圍物體進行打擊,并散逸于霍金輻射。通過調節背上的小型化斯克蘭頓-肯普夫設備,“西格瑪”可以調節超能之球的殺傷范圍。
引力亂流
斯克蘭頓-肯普夫設備的武器化。
通過生成斯克蘭頓-肯普夫力場而不在其中施放微型奇點,“西格瑪”可以迅速將一塊區域的重力影響減小甚至反轉,并在頃刻后取消力場恢復引力狀況,使得區域內的目標受到強度極高的單次重力攻擊。由于該武器的特性,往往被用于清除復雜器材及工事,對該項目的小型化以及普遍化因成本過高仍存在爭議。
7、“天使”
天使之杖&重生
強化型醫用納米機器人。
天使之杖能以微創的形式向對象體內輸送醫用納米機器人,除基本功能外,還能起到血液透析、增強局部供血、骨骼強度支持、斷指續接等作用。除此之外,杖內的電腦可以實時掃描并分析對象的身體狀況,以調控納米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同時,這些納米機器人還可以被用于附著在武器上以達到侵入敵方護盾或破壞對方生理系統的作用。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天使之杖可以藉由事先構建的對象生理建模,使用人工器官與人工肌肉材料強行重塑肉體。這一舉動往往導致事后強烈的并發癥與認知不協調,但在拯救外勤特工方面已被證明擁有不可替代的效果。由于機器人極難量產,僅有少數醫官擁有使用權限,并且使用需要得到行動指揮及審查議會的一致批準。
8、獵空
閃現&閃回
Xyank/Winston連續時間槽(XWCTs)的應用。
對象莉娜·奧克斯頓在可傳送戰機的測試中罹患了“時間解離”的癥狀:對象身上的分子無法和時間流同步。而XWCT是被設計用于穩定因果性的設備,它通過一個特殊的場效應來保證因果性的穩定。XWCT使用聚集成束的高能電磁輻射外加一個快子場發射器來創造一個永久性的事件邊界,以此在保持一個穩定的因果環境的同時允許有機物和電子系統不受影響地穿過其中。此系統在標準功率下可以穩定對象時間線的一致性,而通過瞬間增加或減少快子流的強度,可以減緩時間流從而產生“瞬移”的表象,甚至回退時間。需注意的是Xyank博士僅僅證實了理論可行性,而Winston博士是如何將這一理論工程化則是不得而知的。
9、莫伊拉
消散
對于維度膜的拉伸。
偽黎曼流形使得空間能夠擴展到負深度,提供出額外的平面空間。經過Robert Boyd和Tristan Bailey博士的測算,這一流形入口符合對現代物理的進階應用,該“負”空間通過一個非引力奇點維持,該奇點由集中穿過流形入口的粒子發射器而產生。消散的實質是短暫進入一肉眼無法觀測的空間,此空間內的時間流是正常的,然而Akiva輻射已被證明不存在于該空間中,因此該技術并不會對人類生理產生負擔。傭兵“死神”的傳送也使用了同樣的技術。需注意由于該技術依賴于流形入口的生成,需要保證粒子發生器精密工作,任何擾動都可能導致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