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琴:培育新質生產力,攻克油樟產業的技術壁壘
宜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農工黨黨員,四川省油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林業草原天然香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香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宜賓市香料植物開發利用產業知識產權聯盟理事長。
新華網:在香料香精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魏琴:香料香精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屬于多個行業的配套產業。就我相對熟悉的天然香料領域來講,培育其新質生產力,需從兩個角度去發力。
首先是從解決香料植物精細化學品的“高產”和“優質”技術問題角度發力。主要需解決香料植物優良品系選育及配套的良種繁育、精細化學品的高效低耗和綠色提取與單離、成油機理的解析及功能基因挖掘和應用、機械化采收與裝備等技術問題。其次是從解決香料植物精細化學品的“高值化”技術問題角度發力。主要解決香料植物揮發性精細化學品(精油)與非揮發性精細化學品(如多酚、酚酸、花青素、生物堿、木脂素、皂苷、活性多糖、有機酸、萜類化合物、甾醇、維生素等)珍稀活性物挖掘、多元終端產品開發與標準化等技術問題。由此拓展香料植物應用領域研究,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擴大我國天然香料的消費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
新華網:油樟產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魏琴:油樟是于1958年在四川宜賓被發現、1973年被鑒定為“油樟”新種的我國特色香料植物。目前油樟是出口創匯產品“中國桉葉油”的重要來源,在四川已發展到63萬畝,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區重要的碳匯樹種、康養樹種和經濟樹種,在長江上游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然而,油樟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還需要有基礎理論的創新研究與技術壁壘的逐一攻克。油樟成油機理研究不足、油樟油加工智能化不足、油樟油提取副產物利用產業化不足及產品開發不足等方面問題的解決,需要對油樟高效生物代謝合成機制進一步解析、對油樟油高效低耗綠色加工技術進一步研究,對油樟油及加工副產物的生態經濟價值進一步提升,對已經形成的“綠色-循環-提值”生態化開發新模式進一步鞏固,以深入推進油樟產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持續助力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和林農致富增收,持續促進鄉村振興。
新華網:油樟等天然香料技術研發方向有哪些?
魏琴:油樟是眾多天然香料中的一個重要資源之一。其技術研發方向可以以優質良種選育、機械化采收、高效提取分離、生物活性產品研發、加香產品研發、加工副產物產品化利用等為重點進行關鍵技術及其工程化研究。通過對油樟安全、節能、高效、循環綜合研發提升終端產品科技含量,促進油樟產業轉型升級,為終端產品的進口替代奠定堅實基礎,為加快我國香料大國向香料強國邁進的步伐增添力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