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高端化突破取得進展 宣布2022年3月起正式停產燃油車
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
2022年4月3日,比亞迪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
燃油車全面停產
比亞迪在2022年3月的產銷量雙雙破10萬。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達28.75萬輛,同比增長416.96%;累計銷量達28.63萬輛,同比增長422.97%。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銷量分別為14.32萬輛、14.15萬輛,同比增長271.05%和857.4%。燃油汽車在一季度的產銷量大幅下降,同比減少90%左右。
進入3月份,比亞迪共生產新能源汽車10.66萬輛,同比增長396.8%;銷售10.49萬輛,同比增長333.06%,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5366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為50674輛。同時,公司的燃油車產銷量均為0輛,實現了全面電動化的“里程碑”。
比亞迪的高端化突破也取得進展。在3月份,漢家族車型共銷售了12359輛,環比增長33%,其中漢EV銷量為10178輛;漢DM銷量為2181輛,環比增長5倍。自上市以來,漢家族累計銷量接近20萬輛,居中國品牌中大型轎車銷量第一。
此外,唐家族在3月銷售9625輛,宋家族銷售26729輛,秦家族銷售24797輛,元家族銷售12881輛,海豚車型銷售10501輛。
比亞迪已經連續9年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即將突破180萬大關。2021年,比亞迪年銷售新能源汽車59.37萬輛,同比大增2.3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32.08萬輛,插混乘用車銷售27.2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約1.4倍和4.7倍。
比亞迪表示,公司將自2022年3月起正式停產燃油汽車,未來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此次戰略調整,比亞迪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堅持“創新”、“綠色”的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動力引領行業變革,以綠色低碳循環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同時,比亞迪表示,公司將繼續進行燃油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和供應,為現有燃油汽車客戶持續提供完善的服務和售后保障,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零配件供應。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由于刀片電池的技術突破和DMI混動技術的技術突破,加上自身強大的垂直一體化的產業能力,比亞迪實現用插混車型競爭替代燃油車型,實現良好的消費升級,對國際品牌燃油車實現有效的替代。同時,比亞迪的產品制造體系的獨特模式,形成較強的獨特優勢。傳統燃油車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短期內其他國際車企難以實現比亞迪的停售傳統燃油車的選擇。停售燃油車還有助于提升比亞迪的品牌形象,使其成為全球首家停產燃油車的車企。
供應鏈不容樂觀
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比亞迪自今年以來兩度宣布漲價。
2022年1月21日和3月15日,比亞迪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其中1月份上調幅度為1000元至7000元不等,3月份上調3000元至6000元不等。
近日,有網傳消息稱比亞迪將在4月初迎來新一輪漲價,最低漲價幅度為3000元。對此,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云飛回應稱此為不實消息。
漲價傳聞背后,比亞迪的成本壓力嚴重。數據顯示,比亞迪2021年實現營收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其中汽車業務收入為1124.89億元,同比增長33.93%,占總營業收入的52.04%;汽車業務毛利率同比下滑7.81%至17.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45億元,同比下滑28.08%。比亞迪同期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收入合計為58.67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2.63億元。若扣除政府補貼后,公司2021實際盈利僅7.82億元。
針對“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比亞迪解釋稱,公司生產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鋼材、塑膠及其他金屬原材料,如鋰、鈷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主營業務的生產成本,進而對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按照此前規劃,比亞迪保守預計2022年銷量為150萬輛;若供應鏈向好,則將沖擊200萬輛的銷售目標。進入2022年,芯片短缺、原材料普遍漲價等供應鏈難題,對比亞迪的銷量目標構成不小挑戰。此外,隨著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坡,比亞迪的盈利能力也將面臨下行的風險。
面向2022年,比亞迪表示,在乘用車領域,集團將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矩陣以滿足消費者多維度的需求。并將依托王朝網及海洋網等多渠道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插混方面,宋MAX DM-i、驅逐艦05等搭載DM-i超級混動技術的車型相繼上市。純電動方面,將有更多搭載e平臺3.0的車型在王朝網及海洋網推出。面對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集團將持續加大產能擴充力度,以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