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8月10日東方財富財經晚報(附新聞聯播)

1、滬深交易所:在充分調研和聽取市場意見的基礎上,加快在完善交易制度和優化交易監管方面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以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和通暢性,不斷提升市場吸引力。一是研究允許主板股票、基金等證券申報數量可以以1股(份)為單位遞增;二是研究ETF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三是優化交易監管。

2、財聯社:據報道,證監會計劃于本周五,召集部分房企和金融機構舉行線上房地產市場會議。對此,相關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消息屬實,已有房企收到參會通知

3、文旅部: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和地區(第三批)出境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韓國、日本、美國、英國、德國、土耳其等均在最新名單中。至此,出境跟團游國家由60個擴展至138個。


(相關資料圖)

4、財政部、水利部:8月10日再次下達水利救災資金15.05億元,支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廣東等13省(區、市)受災地區,用于江河湖泊堤壩、水庫及其涵閘、泵站、河道工程等水利工程設施水毀災損修復,幫助受災地區盡快恢復災后生產生活秩序。

5、文旅部、工信部:日前決定開展“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依托5G網絡,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旅游景區、演藝場所等文化和旅游空間,開展“5G+智慧旅游”應用創新。

6、中紀委:近年來,“影子公司”“影子股東”“期權腐敗”等隱性腐敗問題凸顯,其發現和查處的難度較大。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堅決查處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紀檢監察機關刺破“影子公司”面紗,深挖細查背后存在的風險漏洞,鏟除隱性腐敗滋生土壤。

7、網信中國:中央網信辦印發《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范》。規范提出,網站平臺應當重點受理處置混淆企業主體身份的仿冒性信息,影響公眾公正評判的誤導性信息,不符合企業客觀實際的謠言性信息,貶損丑化企業或企業家的侮辱性信息,侵害企業家個人隱私的泄密性信息和其他惡意干擾企業正常經營發展的信息。

8、江蘇無錫:啟動市區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申請工作,并將于月底截止。本次可申請購房補貼的對象為,2023年7月31日前已完成分類認定的A、B、C類人才,首次分類認定后5年內,在無錫市市區范圍(不含江陰、宜興)自費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并在無錫市由所在單位依法連續繳納社會保險費或個人所得稅不少于12個月的高層次人才,其中A1類人才最高補貼500萬元

9、浙江金華:決定實施提高住房公積金最高可貸額度、鼓勵城市更新房票安置、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住房交易稅費等七條措施,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通知提到,2021年8月3日至2022年6月9日期間,在金華市區范圍內購買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自2023年8月16日不再執行限售限制政策

10、中汽協:7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0.1萬輛和238.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6.2%和9%,同比分別下降2.2%和1.4%。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0.5萬輛和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6%和31.6%,市場占有率達到32.7%。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9.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41.7%,市場占有率達到29%。

11、人民網:醫藥領域反腐深入推進,多個醫院領導應聲落馬。腐敗從來不會遵循“令行禁止”的規則,制度是治本之策。治理醫藥領域腐敗已經初現效果,這不會是終點。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實現標本兼治,才能正本清源,回歸治病救人初心,讓患者更有獲得感。

12、界面新聞:美國7月CPI同比上升3.2%,結束連續12個月回落,預估為3.3%,前值為3.0%;美國7月CPI環比上升0.2%,預估為0.2%,前值為0.2%;美國7月核心CPI同比上升4.7%,預估為4.8%,前值為4.8%。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為24.8萬人,預估為23萬人,前值為22.7萬人。

1、證券時報:今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下跌,基準天然氣價格相比去年夏天的記錄已經下跌超過60%。有業內人士認為,歐洲天然氣缺口依然存在,度過天然氣危機,還需要幾年時間。天然氣價格上漲,利好相關燃氣板塊,同時對原油、煤炭等傳統能源也有間接利好。同時,歐洲能源危機預計將加快歐洲能源轉型步伐,全球傳統能源品價格若持續走高將使可再生能源更具吸引力,光伏及儲能產業鏈有望受益。

燃氣、儲能等板塊直接利好最為明顯,一些超跌股業績有望持續高增長。數據顯示,3家以上機構評級且年內跌幅超10%個股中,昱能科技、錦浪科技、鵬輝能源等個股機構一致預測今年、明年及2025年凈利增速均超30%。從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凈買入情況來看,博力威、同飛股份等個股抄底跡象凸顯。

2、證券時報:每個財報季,有“聰明錢”之稱的QFII的布局路線圖向來備受投資者關注;相較于北上資金,QFII的外資屬性更強。截至8月10日,2023年二季度末,QFII共現身46股前十大流通股東榜;其中,新進25股,增持5股

從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的QFII家數來看,新進股中,三超新材、康辰藥業、鷺燕醫藥分別有3家、2家、2家QFII機構現身。持股比例方面,QFII期末持股比例最多的是東威科技,占流通股比例8.03%。持股比例居前的還有東方雨虹、三超新材、康辰藥業、艾德生物等。

1、阿里巴巴:2024財年第一財季營收234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調整后每ADS收益17.37元人民幣,上年同期11.73元人民幣;調整后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520.5億元,同比增長 27%;調整后凈利潤44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

2、中芯國際:2023年第二季度營收15.6億美元,去年同期19.03億美元;凈利潤4.028億美元,去年同期5.14億美元;預計三季度銷售收入環比增長3%到5%,毛利率在18%到20%之間。三季度出貨量預計將繼續上升,而同時,折舊也將持續增加。下半年公司銷售收入預計好于上半年。

3、中國移動: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5307.19億元,同比增長6.8%;歸母凈利潤761.73億元,同比增長8.4%

4、紅塔證券: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0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4.32%。昆明產投因經營發展需要,擬自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4716.78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不超過1%

5、太平洋:公司股票于2023年8月10日漲停,收盤價格為4.93元/股,股票價格波動較大。經自查,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其他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預計2023年半年度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預計公司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8億元到2.3億元

6、三美股份:公司擬投資約10.4億元(最終以主管部門備案金額為準)建設“年智能分裝3500萬瓶罐制冷劑生產線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全自動制冷劑灌裝生產線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水平,符合數字化發展趨勢。

7、湖北宜化:擬由公司全資子公司磷化工公司投資建設20萬噸/年精制磷酸、65萬噸/年磷銨搬遷及配套裝置升級改造項目,總投資約52億元。項目計劃于2025年6月底前投產。

8、昆侖萬維:旗下控股子公司天工科技與全球元宇宙龍頭Meta就XR設備產品開發事項簽訂協議。天工科技負責開發適用于Meta Quest 2及其迭代設備上使用的StarMaker VR版本,Meta將評估并按照開發進度里程碑的交付,向天工科技支付戰略合作激勵款項。

9、南網儲能:公司于2023年8月9日與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人民政府、中鐵建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訂《合作推進昆明宜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發建設框架協議》。三方共同推動宜良抽蓄納入國家抽水蓄能規劃,列入云南省重點核準開工建設項目,納規后依法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及工程建設工作。

10、鼎龍股份:控股子公司武漢鼎澤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的多晶硅制程、氮化硅制程共3款拋光液產品于近期首次收到某國內主流晶圓廠商的采購訂單。目前,公司其他各制程CMP拋光液產品覆蓋全國多家客戶進入關鍵驗證階段,部分重點型號產品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導入客戶。

11、滬硅產業: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74億元,同比減少4.41%;凈利潤1.87億元,同比增長240.35%

12、碧桂園:集團預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之淨虧損介乎約人民幣450億元至人民幣550億元。預計淨虧損主要是由于房地產行業銷售下行的影響,導致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淨匯兌損失所致。


1、今年以來,我國產業體系綠色化發展全面提速。在江蘇,上半年共啟動200多項節能技改項目和百項重點工程,節能量超過300多萬噸標準煤。在廣東,截至目前碳排放配額交易量已超過2億噸,建成300多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在陜西,今年以來大力推行綠色減碳技術,捕集利用的二氧化碳相當于植樹510多萬棵。

2、今年,重慶明確了80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年度重點項目,逐個推進,目前已打造百億級商圈12個,形成具有巴渝特色的商業街區23個。上半年,重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98.43億元,同比增長6.2%,富有巴渝特色、輻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正加快形成。

3、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天(8月10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暢通違約失信投訴渠道、全面健全政務信用記錄,督促地方建立失信懲戒制度并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4、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決定開展“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依托5G網絡,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旅游景區、演藝場所等文化和旅游空間,開展“5G+智慧旅游”應用創新。

5、今天(8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基礎性項目——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輸水管道安裝完成,該工程全長113.2公里,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預計今年年底通水運行。屆時,將構建起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多水源保障體系。

6、今天(8月10日),全球首個在建的商用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核心模塊在海南吊裝成功,這標志著我國在模塊化小型核反應堆建造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玲龍一號”預計2026年上半年并網發電,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