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獨家焦點】中泰證券楊暢:什么政策工具真正決定匯率


(資料圖)

2022年4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經歷兩輪急貶,第一輪反映的是上海進入全域靜態管理導致的經濟基本面走弱;第二輪反映的是匯市資金對中國經濟修復力度的擔憂,以及對前期逆周期政策預期的落空;現階段,經濟口政策的主基調仍然處于“平穩延續期”,整體經濟修復的動能偏弱,或難扭轉人民幣的貶值趨勢。

現階段人民幣急貶的負面效應或大于積極作用。面對海外主要經濟體需求的整體回落,人民幣急貶對出口的積極作用或非常有限;由于當前國內經濟基本面仍然偏弱,人民幣急貶可能對我國經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1)對城投、地產、金融等美元債務較多的行業產生較大壓力;(2)出于維持匯率穩定的目的會消耗大量外儲;(3)間接減少我國對非美國家和地區的債權價值。

現階段,央行已采取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等政策措施,但上述政策屬于操作性范疇,或能在短期控制貶值斜率,難以扭轉貶值預期;未來扭轉貶值預期的政策工具,我們認為可以從短期和中期來觀察:(1)在短期操作層面,政策工具或許包括強化離岸市場干預能力、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在中期操作層面:政策工具或許包括進一步強化穩增長,增強防控措施的彈性;進一步加大基建投資力度(設備更新改造),向上(星鏈)、向下(地下空間)、向外(海水淡化、海風發電)拓寬基建邊界;探索新型的轉移支付工具,增加居民消費能力。

風險提示事件:政策變動風險。

(文章來源:中泰證券研究)

標簽: 中泰證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