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在線丨9月20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財經內容集錦
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天(9月2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5萬億元、24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13.5萬億元、13.3萬億元,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于東部地區,區域發展相對差距持續縮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1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9.6萬億元、27.6萬億元、10.1萬億元,總量超過了全國的40%,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
十年來,重點地區的糧食生產、能源供給保障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持續提升,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
目前,中西部地區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9萬公里,占全國比重近60%,西部地區在建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規模超過東中部總和。東部產業持續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地區就業機會和吸引力不斷增加。
【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國秋糧收獲近兩成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秋糧收獲近兩成,各地搶抓晴好天氣開展機收作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眼下,黑龍江省方正縣的1.5萬畝富硒水稻開鐮收割,由于品質好,每斤水稻價格比普通水稻高出5分錢。
在河北永年,50多萬畝玉米迎來收獲。今年,當地選用高產品種,大力推廣配方施肥等高產栽培技術,為玉米增產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平均畝產較去年增加9.4公斤。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高粱也開始大面積收獲,在澠池縣的萬畝高粱基地里,當地合作社正組織機械搶收,切割、脫粒、烘干等多道工序一氣呵成,確保了高粱顆粒歸倉。
安徽省3200多萬畝中稻也陸續進入收割高峰期,蕪湖市南陵縣加大了新型收割機的推廣力度,同時在收割前對農機手開展了技術培訓,預計收割過程中的損失可以減少5%以上。
今年,我國在農機購置補貼中加大了對丘陵山區機具裝備的補貼力度。江西省廣昌縣是典型的山區縣,不少梯田分布在山谷中,眼下,這里的10萬畝水稻正大面積收獲,往年用鐮刀收割需要大量勞動力,而今年當地推廣中小型履帶式收割機,在梯田上靈活收割,高效有序。
秋分將至,全國秋糧大面積收獲也將展開,預計今年“三秋”期間各地投入各類農業機械將達到3000萬臺套。
國內聯播快訊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
天問一號任務團隊獲國際宇航聯年度最高獎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近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73屆國際宇航大會上,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團隊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2年度“世界航天獎”。“世界航天獎”是國際宇航聯年度最高獎,此前,嫦娥四號任務團隊于2020年獲此獎項。
第五屆進博會首批展品今天入境
今天(9月2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批進境展品25件珠寶藝術作品由香港起飛,經上海海關驗放順利入境。這批展品申報貨值達5.6億元。本屆進博會將于今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舉辦。
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
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今天(9月20日)在安徽合肥開幕。本屆大會以“制造世界,創造美好”為主題,將舉辦大國制造展、高新產品發布會等近40場活動,充分展示制造業創新發展成果,促進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創共享共贏。
上海浦東綜合交通樞紐等8個重特大項目啟動
今天(9月20日),上海啟動8個重特大項目,包括浦東綜合交通樞紐、新一批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等,總投資約1.8萬億元。
“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抽水蓄能電站開工
“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抽水蓄能電站——南方電網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昨天(9月19日)開工建設。電站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計劃2025年底前全面投產發電,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首個千萬千瓦抽蓄灣區。
成昆鐵路復線完成全線T梁架設
成昆鐵路復線今天(9月20日)完成全線T梁架設,為最后貫通打下堅實基礎。復線全長800余公里,與既有線路并行,設計時速160公里,建成后,從成都到昆明的出行時間將由原來的19個小時縮短到7小時以內。
(文章來源:央視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