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訊:“冷靜看待熱門股 可能今年把明年業績炒完了!”南方基金王博:先求不敗 后求勝
提拔新人擔任基金經理存在兩種高難度:一是在市場最高點,二是讓他管理大基金。
南方基金基金經理王博顯然屬于第二種類型,但王博扛住了壓力,并將業績做到了全市場前列,其管理的南方科技創新在同期成立的科創主題類基金中位居第一。
(資料圖片)
首次上崗就承擔“10億”希望
作為南方基金寄予厚望的新一代基金經理,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系的王博,短短幾年時間,即已成為南方基金科技成長風格類產品在管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
王博2015年碩士畢業后進入南方基金,做了三年TMT行業研究員,在2018年開始擔任南方基金基金經理助理,2019年,他正式成為基金經理,與南方基金首席投資官(權益)茅煒共同管理南方科技創新基金,這只產品也是他之后的成名作。
相比于許多新人基金經理從5000萬左右的迷你基金開始入門,并能夠充分發揮小基金進出靈活的優勢,王博首次擔任基金經理的南方科技創新基金并非一只億級之下的小基金。
顯而易見的是,基金經理的首個產品業績幾乎能決定性影響基金經理的職業機會,因此在規模越大、投資難度越大的公募行業,小基金某種程度上是許多新人基金經理更為喜歡的選擇。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王博首次上崗的2019年11月時,該基金早已有接近10億的規模,顯然對第一次管理公募基金的新人基金經理構成不小的挑戰,但王博憑借其在研究員階段積累的扎實基本功,以及他作為國內公募大佬史博的助理期間所學到的投資經驗,王博帶著這只10億級的基金與茅煒一道在A股市場沖鋒陷陣。截至目前,該基金業績在王博的任職期內已實現業績翻倍,同期在同類產品中排名位居前列,他的首只基金規模也增長到今年六月末的約30億元。
在公募行業,投資業績越好,基金經理就擁有更多的市場話語權,比如會被公司委以擔任更多的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王博也一樣。
王博目前合計管理著三只成長風格類的基金,現在總規模約130億。王博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坦言,無論做研究員抑或基金經理都面臨很大的挑戰,研究員階段的他如果遇到他所推薦的股票未能給公司賺錢,王博也會被所推薦的股票不漲所“煎熬”,而擔任基金經理后,又往往因為業績排名面臨壓力。
王博說,這些“痛苦”實際上是年輕的研究員或年輕的基金經理,因為更想出業績所造成的,“年輕人可能會比較急躁”,很多時候面臨的“痛苦”并非管理的基金產品業績不佳,而是雖然業績也不錯,但新興成長行業的機會層出不窮,如果不懂得取舍,不是很成熟的年輕基金經理可能就會陷入“煎熬”中。
“比如最典型的是,年輕的基金經理可能很想賺完最后一分錢,指望賣在最高點,這樣的心態可能會帶來投資上的問題。”王博說,在股票兌現階段,他的經驗是分階段賣出,對希望退出的股票先賣一部分,這樣既不擔心賣出后錯過后面更大的空間,也不會出現因為想賺最后一分錢,卻等來股價大幅回撤。
為何拒絕賽道押注?
盡管王博管理的南方科技創新基金業績排名已居于全市場的前列,但他的投資業績與當前流行的“賽道押注”并無關系。
“我挖掘機會是關注行業中尋找個股的阿爾法,我不做風格押注,雖然目前的市場喜歡基金經理這樣做。”王博說,基金經理做風格押注后,相當于基金經理把產品的風險因子留給投資者作出選擇,但許多投資者可能并不明白押注型產品的風險特征。所以,他更希望由基金經理自己為投資者做選擇,在基準的行業中通過精選個股獲取超額收益,即拒絕風格押注,降低產品的風險因子。
拒絕押注單一賽道以及強調控制基金產品風險,也是王博在南方基金不斷糾錯、成長、學習的結果。
“學會認錯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糾錯后還要調整方法,才能在投資中精煉持倉能力。”王博說,不押注是因為需要深刻領悟投資這件事的本質,就像《孫子兵法》所說的“先求不敗,后求勝”。
王博向券商中國記者強調,基金經理首先要找到確定性的收益,這是基金業績的基本盤,擁有了基本盤后你才能在基礎之上挖掘具有大彈性的機會,比如他曾經持倉較多的龍頭電池股,雖然這類型電池股沒有其他品種的彈性大,但在風險和收益綜合評估后,他當時持倉電池的階段,龍頭電池股的價格和業績確定性是更有吸引力的。
也因此,王博在選股中不會輕易被許多市場現象所誘惑,哪怕市場炒作比較火爆。比如,在儲能行業,有一些標的被市場給予厚望,王博也對相關公司作出研究,但他還是決定慎重參與。
“很多是給了明年的業績預期,但明年的業績預期實現的確定性較低,資金在今年年內可能就先炒到明年的50倍,炒完可能就撤,這個本質是行情的熱點擴散階段,大資金很難把握賣點。”王博說,這種把明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在今年先“炒”完的方法,短期內可能會有高收益,但它的持續性可能很差,也面臨巨大的風險。
“第二增長曲線”往往帶來估值擴張
對風險的回避和謹慎,使得王博在“好公司”、“好價格”上,更加看重前者。
在他看來,好公司的特點是,首先它往往能夠抓住產業趨勢給的機會,其次好公司能夠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圈。
“因為成長股第一增長曲線結束后,肯定要殺估值,如果沒有擴展能力圈的特質,就不可能出現第二增長曲線。”王博說,如果在第一增長曲線后,公司又實現了第二增長曲線,那么市場就會認為這就是一個好公司,因為它總能抓住行業機會,又總能擴展自己的能力圈。
王博強調,第二增長曲線在最近幾年已經成為機構投資者判定好公司的一大特質,第二增長曲線的公司也往往能夠帶來很大的投資機會,意味著上市公司的新一輪估值擴張正在醞釀和進行中,王博在他投資選股中也多次涉及此類特質的個股。
值得一提的是,競爭格局完全形成的成熟行業,王博認為作為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此類對他而言缺乏投資的吸引力,而在競爭格局未定的行業,王博又是如何挖掘機會?
“格局未定,群雄爭霸時,的確很難判定誰才會勝出,但投資本身就是一種概率選擇。”王博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在競爭格局未定的階段,要關注企業的“成功跡象”,同時在具體投資上采取分散策略,給有跡象的企業一些機會。
王博總結說,好行業的定量標準是ROE會比較高,代表一種生意模式的賺錢能力,而好公司則是它的收入增速或利潤增速顯著快于它所在的行業水平,一旦抓住好的行業,又在好行業中抓住了其中的好公司,構建的投資組合顯然是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消費股或會分流資金,但科技制造更具吸引力
關于年底和明年股票市場的性價比,王博認為,科技制造業可能依然是更具具吸引力的。
“明年成長股的性價比排序是儲能、海風、TMT中國產替代的(如半導體設備、信創)、可穿戴設備、光伏、新能源車、消費電子。”王博分析認為,明年對成長股而言,一個比較大的風險是經濟復蘇下的消費股可能在投資性價比下會分流一部分成長股資金。
王博認為,在新能源行業中,新能源車可能進入周期成長股的階段,因為新能源車滲透率的增速會放緩,電動車的投資吸引力排序因此要比儲能、海上風電等行業靠后一些。
而對市場最為關注的底部品種切換概率,王博強調,明年的許多資金可能會考慮從高往低處切換,但新能源、半導體、光纖,是許多大資金長期看好的方向,因為成長股的投資模式是供給刺激需求,供給這一塊科技創新也體現了很多,比如工藝提升帶來單位制造成本的下降,到達臨界點之后,制造業就會刺激被壓抑的需求。所以當下的能源革命主要有兩點,需求端有政策刺激,碳中和政策是大背景,為什么這兩年開始爆發呢?本質上是因為科技工藝的進步,“降本”到達臨界點之后,整個需求就爆發了,所以新能源成長的大邏輯沒有被破壞。
“有可能會分流一些資金,但我認為消費股大的機會不太明顯,制造業依然是關鍵所在。”王博向券商中國記者分析稱,國內政策是從快速擴張型的以量為核心的經濟模式轉向以質為主導,因為高端的就業崗位能刺激很多消費需求,能養活很多消費人口,一個國家的高端制造業崗位越多,消費就會越活躍。
王博說,制造業和消費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科技行業能帶來大量就業崗位,高端就業崗位大量出現就會帶來顯著的收入增長,也就能拉動大量消費,因此刺激消費的核心在于國家要拉動科技制造業,這才能帶來完成國內大消費的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標簽: 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