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世界速讀:多地掀起產業化浪潮 氫能源爆發元年要來?業績增長的低估值名單出爐

8月26日,據上海發改委官網,為進一步推動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快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上海發改委會同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提出,將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試驗田、技術攻堅先鋒隊、示范應用探索區、基礎設施樣板間、公共平臺聚集地,助力臨港新片區成為上海建設國際一流的氫能產業創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長極。


(相關資料圖)

《若干政策》提出了18條政策舉措。在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突破大型化(MW級以上)高效率電解水制氫裝備的核心技術,以及質子交換膜(PEM)、固態氧化物(SOEC)電解水制氫先進技術;突破低成本高壓儲氫、低溫液氫儲氫、固態儲氫、長距離管道輸氫等儲運環節關鍵材料及裝備的核心技術。

氫燃料汽車開始步入大規模量產時期

今年以來,多地都出臺了支持氫能產業的政策。其中,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山東省提出,到2025年,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萬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廣東省提出,到2025年,到示范期末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年供氫能力超過10萬噸、建成加氫站超200座。

氫能產業鏈主要分為制氫、儲運、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應用等多個環節,相比于鋰電池產業鏈來說,氫能產業鏈更長,復雜程度更高。

IEA報告顯示,各國氫儲能項目基本都預計在2030年前陸續啟動。據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氫能需求將超過2.1億噸,相比2020年的8848萬噸增長137.97%,年化增長率為9.06%。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26年全球加氫站數量或接近2020年的4倍。

中泰證券認為,2022年將是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的爆發元年,十四五期間各地的政策出臺和產業的本土專利研發速度,以及商用車市場的銷量都進入加速車道。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94輛和1633輛,同比分別增長2.1倍和1.3倍。國金證券新能源與汽車研究中心則預計,下半年燃料電池單月裝車量有望超千輛,氫燃料汽車開始步入大規模量產時期。

業績增長的低估值名單出爐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按照半年報、快報、預告凈利潤下限計算,上半年凈利潤增長的氫能源概念股有60只。16股上半年凈利潤翻倍增長,包括京城股份、美聯新材、納爾股份、凱龍股份、廣匯能源等。京城股份上半年實現盈利0.11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主要是由于公司完成收購北洋天青 80%股權項目的交割所致。

從估值水平來看,截至8月26日收盤,上述業績增長的概念股中,28股滾動市盈率低于30倍。市盈率最低的是嘉化能源,公司最新滾動市盈率僅7.03倍。上半年公司實現盈利10.26億元,同比增長44.03%。8月以來北上資金增持超百萬股的有橫店東磁、美錦能源、嘉化能源、衛星化學等4股。

嘉化能源在氫能產業技術上研發布局,參與承擔了浙江省科研計劃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并創建了嘉興市氫能源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氫能源產業利用公司副產氫優勢,通過提純加壓產出高純度氫氣,滿足下游加氫站及其他客戶的需求。

美錦能源探索了從研發—生產制造—商業化應用的“氫能源全生命周期”創新生態鏈,持續打造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氫能產業集群。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在山西省已完成建設4座加氫站,已開工和計劃建設加氫綜合能源站有15座。

中泰股份已在氫能源的制氫-儲氫-加氫站全產業鏈有所布局,具備成熟的大規模制取高純度氫的技術以及業績,在煤制氫的深冷分離工藝段已取得國內領先地位。同時,將借助重組標的公司成熟的加氣站網絡,利用公司現有技術布局加氫站,在氫能市場化應用時可快速切入市場。

寶豐能源已建成電解水制氫能力30000標準立方米/小時,2022年新開工建設30000標準立方米/小時裝置。所產綠氫主要用于化工生產補氫,實現節能、減污、降碳,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實現零碳變革。

(文章來源:數據寶)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