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資訊】地熱能開發“升溫”:前景可期 相關公司積極布局
地熱能開發利用正在“熱起來”。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近日批復了4個地源熱泵項目資金申請報告,項目完工后,供暖面積將新增60余萬平方米。截至2022年7月底,北京市地熱及熱泵供暖面積累計達到3700余萬平方米(不含空氣源熱泵)。
(資料圖)
今年上半年,各地碳達峰實施方案、“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陸續出臺,多地將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工作安排列入其中。專家表示,當前我國地熱能產業處在發展初期階段,各方應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力爭到“十四五”末,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增加50%左右。
地熱成為政策部署中的“高頻詞”
今年上半年,各地碳達峰實施方案、“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陸續出臺,多地將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工作安排列入其中。
例如,上海市在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提出,推進淺層地熱能、氫能、工業余熱等多元化能源應用;吉林省的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提出,推廣干熱巖地熱采暖示范工程,積極開展地熱能開發利用;江西省的碳達峰實施方案也提出,加大地熱能勘查開發力度……
今年6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地熱能規?;_發”成為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地熱”一詞在規劃中出現50余次。
規劃提出,探索新型管理技術和市場運營模式,鼓勵采取地熱區塊整體開發方式,推廣“地熱能+”多能互補的供暖形式。推動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集中規劃、統一開發,鼓勵開展地熱能與旅游業、種養殖業及工業等產業的綜合利用。加強中深層地熱能制冷研究,積極探索東南沿海中深層地熱能制冷技術應用。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個部門此前發布的《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到202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將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全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及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比2025年翻一番。
小步快跑
多地地熱能開發利用“升溫”
據了解,北京批復的4個地源熱泵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量7440噸標準煤,相當于種植6.9萬棵樹木的減碳量。
“推進地熱及熱泵供暖,對北京市進一步減少化石能源比重,加快推動供熱結構轉型,助力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北本┦邪l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不僅是北京,其他一些地方也在積極行動。
8月初,山西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地熱能中心,組織召開地熱能信息管理平臺推廣會,對“雙碳”背景下省五大盆地地熱能產業發展方向和“地熱+”多能互補發展思路進行了研究探討,推動山西省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前,河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促進全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并于6月發布了關于地熱能存量項目擬備案名單(第一批),包括122個項目。
“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地熱能供暖初具規模,市場需求旺盛,減排效果顯著,加快開發利用地熱能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眹业責崮茉撮_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劉世良說,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需求廣闊,開發利用正逢其時,大有可為。他表示,當前我國地熱能產業尚處在發展初期階段,建議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撬動社會資金積極參與。
前景可期
相關公司積極布局
地熱能開發前景可期,相關公司也在積極布局地熱利用和開發。其中,中國石化的地熱業務已輻射9個省市的50余個城市,累計建成供暖能力8000萬平方米。其中,河北雄縣、山西太原市、陜西西安市等22座城市地熱供暖能力超過百萬平方米。
熱泵是地熱能開發利用的主要裝備之一。有機構預計,2021到2025年,全球熱泵市場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
A股上市公司中,聯美控股早已布局熱泵產品。公司表示,隨著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供熱節能行業的市場逐漸擴大,原有產業布局也在發生變化,以水源、空氣源和地源熱泵為代表的清潔供熱,以光伏和風能等分布式新能源加后端的電儲能的新能源供熱,以及基于氫能的熱電聯產等新能源供熱模式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開山股份公司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正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公司半年報顯示,2022年1到6月份,公司海外地熱電站售電收入和地熱電站EPC項目收入同比增長319.41%。開山股份表示,與海外地熱相關項目收入,毛利率高于公司傳統壓縮機業務,是公司報告期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開山股份地熱發電設備已在美國、印尼、肯尼亞等國家投入應用。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