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世界時快訊】研究稱30年后超1億美國人將生活在“極端高溫帶”!高溫指數或達52攝氏度

持續的高溫干旱令美國最大水庫米德湖的水位大幅下降,自5月以來,該湖已第四次浮出人類遺骸。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位于美國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之間的米德湖和在猶他州與亞利桑那州之間的鮑威爾湖的水位,目前處于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兩個水庫為美國數千萬人提供水源和電力,米德湖是因美國最大水壩胡佛大壩而形成的人工湖,因當前水位非常低,無法再向下游流動并為水力發電站供電。而目前的干旱已經成為“干旱化”,即一種非常干燥的新常態。


(相關資料圖)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7月將載入史冊,成為美國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7月。而美國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多次熱浪,白天溫度超過37.8攝氏度,導致了創紀錄的能源需求以及與炎熱相關的疾病。

而未來30年可能會更令人驚訝。15日,美國研究機構第一街基金會(First Street Foundation)的一項新研究預測,到2053年,超過1億美國人將生活在“極端高溫帶”中,每年至少有一天,高溫指數((heat index))將超過125華氏度(約合52攝氏度)。高溫指數是一種綜合空氣溫度和濕度的指標,是指身體感受到的溫度。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高級顧問莫爭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份研究主要是第一街基金會自己的模型和研究結果,但經過了同行評議。

美最大水庫干旱化

干旱和多次發現人類遺骸讓米德湖屢次出現在美國媒體的首要位置。今年5月,伴隨米德湖水位下降,有人發現了1個裝有人類遺骸的生銹鐵桶。此后在5月、7月和8月又有游客在游樂區發現人類遺骸。

米德湖水庫是美國最大的人工水體,是上世紀30年代通過建造胡佛水壩而形成。第二大人工水體鮑威爾湖是在上世紀60年代隨著格倫峽谷大壩的建設而創建。

專家們警告說,隨著危機的加深,將需要引入減少用水的措施,甚至這樣可能還不夠。

莫爭春在中美間多年從事能源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工作,對于米德湖的干旱化,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恐怕不是階段性的。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實驗室的數據,在過去二十年中,米德湖在胡佛水壩的月度水位高度持續下降。2000年7月底,胡佛大壩的水位高于海平面1199.97英尺(約合341米),截至2022年7月18日,這一水位降至1041.30英尺(約合317.4米)。而大壩的湖水水位應保持在1000英尺以上,才能在正常水平上運行水電渦輪機。

米德湖是科羅拉多河流域的一部分,這條長達1450英里的河流為美國西部的4000多萬人和500多萬英畝的農業提供水源。自1922年以來,一項名為《科羅拉多河協定》的協議對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等“上盆地”州以及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等“下盆地”州如何分享河水進行了規定。協議在水量充足的時候有效運作,但在干旱的情況下卻很緊張。

2021年,不斷加深的干旱迫使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不得不削減用水量。但這些努力遠遠不夠,多年的干旱使其流量減少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據美媒報道,科羅拉多河流域的七個州預計將在本周宣布一項計劃,在未來一年削減200萬至400萬英畝的用水量,約為每年流經該河的總水量的四分之一。

莫爭春稱,例如佛蒙特州在沙漠里澆灌草地,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位于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也有很多淡水澆灌的高爾夫球場,耗水量極大。“這些行為都要改變”。他稱。

發展中的“極端高溫帶”

展望未來,情況并不樂觀。

前述第一街基金會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美國受到極端高溫影響的美國人約為800萬,然而在未來30年中,這一人群將增至1.07億人,而在發展中的“極端高溫帶”會形成一個從得克薩斯州北部到伊利諾伊州的脆弱區域,其中包括圣路易斯、堪薩斯城、孟菲斯、塔爾薩和芝加哥等城市。

“極端高溫帶”是基于美國國家氣象局對于“極端危險”的溫度范圍創建的一個概念。超過125華氏度(約合51攝氏度)就屬于“極端危險”的高溫事件,也是美國國家氣象局劃分出的最高溫度級別。

該研究解釋道,這一區域通常不是目前高溫出現的典型區域,且由于位于內陸,“沒有沿海效應來緩解極端溫度”。

不過,最可能變熱的地方,還是會出現在沿海區域,也就是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縣,當下,此地最熱的日子里,溫度會達到39.4攝氏度左右,到 2053年,這一“熱浪”期將從每年7天增加到每年34天。

該研究還預測,在全美的大多數地方,現在每年最熱7天的最高氣溫期,將達到每年平均18天。

莫爭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干旱化幾乎會影響一切領域。

“比如發電。很多水力發電算作清潔電力,出現問題后發電量就無法保證,也許就得靠化石能源。”他解釋道,“人類生活也會受影響:工業用水量大,也會減產。水是人類社會基本生存元素,基本上會影響一切。”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2022年的《干旱數字》報告發現,自 1970年以來,天氣、氣候和水災已占所有災害的50%,每年影響全球5500萬人。該報告還發現,每年有 23億人面臨缺水壓力。

干旱也是影響土地退化的幾個因素之一,世界上20%到40%的土地被歸類為“已退化”,波及世界一半的人口,并影響到農田、旱地、濕地、森林和草原。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標簽: 極端高溫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