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開張 凈菜進京減少50%廚余垃圾

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日前開張,流通中心內目前唯一一家地方館——蘭陵館也正式亮相。借助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這一超級“菜籃子”,山東蘭陵蔬菜正式開啟規模化進入北京市場的序幕。山東蘭陵進京蔬菜已在產地物流園進行加工,把非食用部分留在產地循環利用,凈菜進京比毛菜進京可以減少50%的廚余垃圾,同時也能減少車輛運輸以及人力成本。

目前,各地城市蔬菜供應及流通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包括:毛菜損耗大、浪費多,環境污染嚴重,垃圾負擔沉重,食品安全風險難控等。據環衛部門測算,平均一斤蔬菜要產生三兩左右的垃圾。以北京為例,每年有770多萬噸蔬菜來自外省,而這些蔬菜將產生230萬噸的垃圾。有專家指出:“凈菜進京是最大的源頭垃圾減量、是有效的前置垃圾分類。”

如果能將蔬菜所產生的垃圾,最大限度地擋在京城之外,控制在源頭,不僅能夠為垃圾分類和垃圾清運工作有效減負,還將對食品安全、低碳環保、道路交通等方面帶來積極影響。目前,北京已將凈菜產業發展納入蔬菜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強化機制措施,積極鼓勵規模主體提高蔬菜產地凈菜處理能力,不斷推進蔬菜主產區凈菜加工能力建設。

近年來,推動凈菜上市,北京作出了不懈努力。2020年5月1日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本市采取措施逐步推行凈菜上市”;同年5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發布的《關于逐步推進凈菜上市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北京將以生產、銷售、包裝等環節為重點,全面推進凈菜上市,減少垃圾總量。

盡管凈菜進京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面臨一些問題。就消費端而言,許多人長期養成的購買毛菜的習慣,一下子難以改變;凈菜出現在貨架之前有大量的制作、裝包、運輸等加工環節和成本,價格普遍比非凈菜要貴,讓一些消費者難以接受。這里,我們期待更多地方的凈菜大規模進京,通過良性競爭,倒逼生產者、運輸者、經營者壓減成本,盡可能地將“實惠”讓給消費者,推動凈菜走入千家萬戶。

接下來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項:首先,有關部門要發揚“上前一步”的擔當精神,與更多的外省市蔬菜主產區政府共同建立完善凈菜加工企業成長發展機制,形成合力,在信息收集、政策提供、服務保障等方面適當“傾斜”,使凈菜進京與毛菜進京形成比較優勢,調動外地企業加工、運輸凈菜進京和打造凈菜品牌的積極性。其次,想方設法為進京后的凈菜“送上一程”。比如,對采用凈菜的規模化餐飲企業或經營凈菜的生鮮零售企業,予以一定的垃圾減量與節水的獎勵補貼,激發廣大經營者參與凈菜上市的內生動力。

此外,還需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市民對凈菜上市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借鑒北京市交通委、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推行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等做法,出臺相關激勵措施,培育廣大市民消費凈菜的習慣。進而,匯聚起更加磅礴的綠色力量,促成加工端、消費端“雙向奔赴”,形成良性循環。

加大凈菜上市力度,勢在必行也正當其時。有關部門要站在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的高度,重視外地凈菜規模化進京工作,從蘭陵凈菜大規模進京入手,創新思維和方法,完善推進機制,大膽探索和實踐,推動更多的外省市蔬菜主產區凈菜規模化進京,為垃圾分類和垃圾清運工作減負,為首都高質量前行加油。(威利)

標簽: 廚余垃圾 北京鮮活農產品 菜籃子 北京市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