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類最真實的當下《阿基拉》或許從來都不是關于未來與科幻的作品
所謂的科學悖離了神的旨意,所謂的進步滋長了窮奢極欲,所謂的文明敗壞了人的心靈。
——《阿基拉》
自 12 月 28 日起,日本全面封國了。
日本政府決定,直至明年 1 月底,將暫停來自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新入境申請。這或許意味著,這場由 COVID-19 病毒帶來的全球性傳染病危機,在肆虐過整整一年后,并不會隨著 2020 年的告別而閉幕,甚至可能只是剛剛結束了臺前預演。
在這之后等待人類的,或許還有更大的挑戰。
當今年 3 月日本由于疫情肆虐,不得不將準備多時的東京奧運會延期時,一部誕生于 1988 年的神作《阿基拉》,再度成為了人們熱議的中心。
這部由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于 32 年前創作的動畫電影,精準地預言了“2020 東京奧運會因傳染病延期”的未來。這讓其成為了一部,能夠超越時代局限,深刻描繪人類社會的傳奇作品。
然而這并非是《阿基拉》第一次精準預言到了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的困境,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在 2020 年進入倒計時的如今,再度打開這部充斥著奪目紅色的未來科幻電影,滿眼都是對人類社會過去的審判,以及對當下的憂慮。
立于廢墟的少年
2019 年,人類世界距離第三次世界大戰過去,已經長達三十年。三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人們忘記科技膨脹、武力失控、以及褻瀆自然所帶來的惡果。超級豪華、無比奢靡的未來都市“新東京”,于戰爭和大爆炸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來。
在這掩埋著無數尸骨的土壤上,到處都是高聳入云的大廈、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紙醉金迷的富人子弟。所有人都在晝夜不停地狂歡著,好像生怕一旦歌舞停息,深藏地底的惡鬼就要破土而出一般。
但是縱使如此,城市里末日氣息的蠢動和不安、荒謬與死亡,都在不斷地晃動這參天大廈的根基,美夢在歌舞升平中搖搖欲墜。
這一切都在暗暗積累著,無論是奢華無度的瘋狂、亦或是摧毀所有的沖動,都已經處于易燃易炸的臨界點,隨時可以造成驚天動地的巨響。大家都在等待著即將到來的 2020 年東京奧運會,等待著所有情緒都可以盡情釋放的這一天。
然而在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下,這一天被中止了。
“原定于 2020 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因為 WHO 發表的傳染病對策二中止。”
人類進入了一個無限膨脹永遠沒有盡頭的困境之中,成為了注定爆炸的火藥桶。
而引線最終被一場車禍給點燃了。
身著紅色夾克、紅色皮褲、紅色手套,駕駛著紅色機車的青年金田正太郎,與其帶領的暴走族成員正穿梭在新東京的馬路上。他們不要命一般地橫沖直撞,好如明天世界末日就要降臨一樣,讓自己生命在死亡邊緣感受活著的意義。
然而故事里真正的主角,其實是緊跟在金田正太郎身后的島鐵雄。性格陰郁低沉、缺乏自信的島鐵雄,一直以來都擔任金田正太郎的跟班。一身灼目紅色的正太郎,在他眼里就宛如英雄一樣的存在,在崇拜的同時還帶有一絲羨慕與嫉妒。
就在此時,島鐵雄的機車撞上一個逃出實驗室的超能力男孩。在一連串驚天動地的爆炸之后,島鐵雄身體里超常的神秘能力被喚醒,這股力量簡直可以接近神明。
突然間獲得了神之力的島鐵雄,開始逐漸膨脹起來。他全身上下包括思想,都被這股無法掌控的巨大能量所充斥著,擠滿了他的頭腦和雙眼,推動著他挑戰一切規則與神明。
東京在他的肆意妄為下再次迎來了毀滅,就宛如三十年前一樣,這個炸藥桶終于爆裂了。
在瘋狂之間,島鐵雄已經無法控制力量,甚至無法控制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在墜入失控的深淵,人類社會與島鐵雄一同陷入了混亂無助的虛空之中,這最終將島鐵雄還有人類送上毀滅的道路。
核危機與泡沫
優秀的科幻作品,無論所描寫的世界距離當今有多遙遠,也都立足于人類社會曾經發生過、與正在發生的一切。
1988 年誕生的《阿基拉》正是這樣一部被人類荒謬現實澆灌而成的作品。
大友克洋在《阿基拉》中一直極力描繪力量的失控,與人類被自己毀滅的情景。這一點對于日本人來說,簡直是再熟悉不過了。
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走向帝國主義列強的快車道。膨脹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讓小小的彈丸之國產生了侵略全世界的想法。從那之后開始,近代史上的日本就從未停止過對周邊國家的威脅與戰爭。
這就好像突然之間獲得了神力的島鐵雄,一時間風光無限無法自拔,讓日本變得目中無人。
一切就和爆炸前的東京一模一樣,瘋狂的日本進入了驕傲與自滿的深淵,日漸失控的力量讓日本接連發動慘無人道的戰爭,最終為自己引來毀滅的惡果——兩顆原子彈摧毀了所有。
日本被自己毀滅了。
回顧核爆后的日本社會,或許世界末日也不過如此。
盡管在那之后有許多日本人都在極力反思,然而人類能從歷史上吸取的教訓可謂少之又少。
上世紀 80 年代的日本,又一次陷入了失控的超能力之中,那就是日本 80 年代泡沫經濟。
泡沫時期的日本再次獲得了無比瘋狂的強大力量,整個社會更加接近于《阿基拉》中所描繪的新東京,所有人都在荒淫無度的生活中浪費著自己一生。
《阿基拉》播出的 1988 年,正是日本 80 年代經濟輝煌的頂端,可以說是日本近兩個世紀以來最富裕的一年,因此《阿基拉》也獲得了動畫電影里前所未有的預算投資,總共高達 11 億日元。
大友克洋在這整個社會群魔亂舞的年代,看到了潛藏在高樓大廈之間的不安與惶恐。于是他在日本最有希望的這一年,創造了一個最接近絕望的故事,以此來警醒沉迷于“人定勝天”力量的日本國民。
然而這畢竟是無濟于事,日本的金融泡沫最終還是在膨脹之中迎來了毀滅。就像是最終被島鐵雄所摧毀的城市,到處都是泡沫的痕跡。
這或許是《阿基拉》第一次成功預言未來。
尾聲
說到底,《阿基拉》其實就是描繪人類“玩火自焚”的故事。
劇中的“阿基拉”本是光明與力量的含義,但最終卻成了毀滅人類的存在。
就像劇中主角所說:
“人類原本是像猿猴一樣的生物不是嗎?再往前則是爬蟲類和魚類,再更往前則是浮游生物、阿米巴原蟲之類的,這就表示那些生物體內也有驚人的力量吧?如果因為某些錯誤而打亂這個順序,使得阿米巴原蟲擁有人類的力量??它們不會筑屋造橋,只會把身邊的食物全部吃光光。”
然而人類真的就好過沒有思考能力的阿米巴蟲嗎?
如今我們不僅掌握了可以將全人類從地球上徹底抹去的力量、還有對我們生活日漸產生威脅的信息技術、有望取代更多工人,讓就業崗位進一步緊缺的智慧科技、以及被徹底摧毀難以恢復的自然環境。
人類自始至今都在為自己濫用力量、過度汲取承受代價。這也是為什么,直到如今《阿基拉》所描寫的故事依然在我們的世界里不斷發生。
《阿基拉》或許從來都不是一部關于未來與科幻的作品,它永遠在描寫人類最真實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