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從“國漫崛起”到“一視同仁” 中國動畫的潛力藏在這支短片里

7月24晚,《英雄聯盟》最新動畫故事上線,短短兩個小時播放量就被玩家們點到了B站日排行榜最高第二。

本次的CG長達10分鐘,是《英雄聯盟》有史以來發布過最長的單集動畫。故事是本次綻靈節活動的重頭戲,也是《英雄聯盟》短篇小說《兄弟手足》的延伸。其中2D與3D風格化的敘事和全新的故事內容,讓亞索那句耳熟能詳的 “面對疾風吧”再度翻火,也讓新英雄永恩的“疾風亦有歸途”的角色語言深入人心。

英雄聯盟超燃CG電影鏈接:https://v.qq.com/x/cover/i4b9mrt22hj3hse/h312173nvpo.html

不難注意到的是,近年《英雄聯盟》的CG越來越多、故事聯系越來越緊密的同時,動畫時長也隨之增長。在這背后拳頭對于《英雄聯盟》IP開發的野心自不必說,從內容質量以及投入上來說更是不計成本,合作的都是世界一流團隊。去年星之守護者活動上線時,還曾專門找過作曲家澤野弘之配樂。

而在B站短片下方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支東方題材風格的短片,制作團隊大多來自中國。同樣的事情放在幾年前,我們怎么也不會相信,中國的制作團隊有能力出品如此高質量的動畫。

國產動畫的坎坷發展

1980年10月,“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蟲來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見到了自己的“偶像”。

此時正是譯制版《鐵臂阿童木》在中國正式上映的兩個月前,手冢作為原作者來華進行動畫交流,特意要求與《鐵扇公主》《大鬧天宮》的制作人萬籟鳴見面學習。

那時中國和日本的動畫雖然都還處在摸索階段,但各有特色。《大鬧天宮》在那個年代就已經被拿到了十余個國家與地區發行。毫不夸張地說,《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中國傳統美術風格的動畫作品,曾經影響了手冢治蟲、宮崎駿等等一代海外動畫大師。

轉折發生在市場開放化之后。

當產業開始與國外接軌,原先只制作原創民族品牌的美影廠開始給國外動畫公司加工系列片。在當時那個年代接外包掙的錢可是比做原創動畫多很多,越來越多的中國動畫從業者因此離開原創行業,人才流失殆盡。

從那時開始,中國動畫的發展困境,始終離不開一個“錢”字。

就算政府愿意掏錢補貼動畫產業,效果依然杯水車薪。當時市場上“動畫從業者”幾乎只剩下了兩種:一種是接海外動畫外包的,另一種是拿政府補貼做原創動畫的。

“所謂成功的項目就是,把制作成本壓到政府的補貼線以下,只靠補貼就能做出來動畫。”

以當時的產業環境來看,能賺錢的項目屈指可數。很多動畫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成本無限壓低,然后才能賺補貼回本。通過財政援助的政策非但沒能振興動漫產業,反而因地方政府追求政績,導致原創動畫質量每況日下。

而就算那些懷揣夢想的動畫人想做出好的動畫,市場上也沒有一個能賺錢的優秀動畫案例,投資人都不相信他講的故事,中國動畫一時走向了死路。

暗流涌動中,當年這些缺錢的動畫人,都在等待證明中國動畫實力的時機,以及屬于自己的夢想。

從“國漫崛起”到“一視同仁”

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國產動畫能再度走入普通觀眾的視線,離不開網絡平臺的推廣與發展。

其實也是逼不得已,彼時電視上的動畫偏低齡化,而習慣看日本動畫的人大多在線上追番。從《十萬個冷笑話》網絡動畫的連載開始,國產動畫的播出逐漸從電視向網絡轉變,這些非少兒動畫作品的出現,向產業證明了這條路是走得通的。

渠道的變化影響不僅僅是觀看習慣。“二次元”概念爆發開來,A站B站一下子成為了廣為人知的網站,這一時期的動畫產業進入了混亂發展階段。

“不管怎么說,現在做動畫至少不虧了。”一位動畫人這樣回憶到自己重回動畫產業的契機。跟他一樣,此時曾經那些散落各地的動畫人才有了一定的回流。

除了動畫人才的回流,還有資本的活絡。伴隨著騰訊動漫、嗶哩嗶哩的入局,國內動畫行業逐漸模仿西方建立起了動畫制作的產業鏈。彩條屋、彩色鉛筆、繪夢動畫、藝畫開天等現在被我們熟知的動畫公司,正是在那時前后落腳。

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節點后,“國漫崛起”的口號零星出現在了B站的彈幕中。而讓這句話被口口相傳的契機,正是2015年院線的黑馬動畫作品——《大圣歸來》。在海外大制作電影扎堆上線的暑期檔,《大圣歸來》硬是殺出了一條大道,口碑票房雙收。甚至很多動畫人,都把這部作品與50年前的《大鬧天宮》冥冥中關聯在了一起。

自此中國動畫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伴隨著B站國創區,騰訊視頻國漫區和其他視頻網站國漫專區的設立,國產動畫的受眾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類似《全職高手》、《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等國創作品開始被更多人接受,國產動畫漸漸變得不再是小眾文化圈的專屬。

但市場體量上的大幅發展不能掩蓋國漫制作質量的尷尬。

根據易觀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原創動畫產值已有470億,而到了近兩年,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1500億。但在這樣喜人數據背后,動畫公司的發展卻并不樂觀。

由于資金和人才的限制,中國動畫公司的產能爬坡并不高速;而為了保險起見,大量國創動畫的題材都集中在了冒險、戲劇、動作、奇幻等題材上。

但單一化的題材無法滿足越來越多元的觀眾需求。

隨著資金和人才短缺,市面上更是出現了動畫“質量參差不齊”“作畫崩壞”等問題。這個過程中,觀眾不再是把國漫與過去的中國動畫對比。而是一視同仁,橫向與世界范圍內如美日之流動畫大國對比,“國漫崛起”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嘲諷方式。

有人揶揄國產動畫制作人打招呼的方式:“嘿,你也是‘國產動畫的希望’?”

但靜下來反觀這種戲謔,其實也側面地證明國漫市場的規模已經逐漸在向國際一線動漫市場看齊。

或許,國產動漫需要的只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當國漫開始“燃燒經費”

在國漫市場越來越大的時候,蛋糕卻沒有越做越大。

問題根源依然在于錢。

對動畫行業來說,外部的投資有限,而產業鏈的不完善使手握IP的平臺方變現渠道也隨之受限。

一部優秀的動畫,難以像國內成熟的影視行業一樣讓觀眾買賬,也難以像娛樂綜藝節目一樣容易變現,回頭又反過來影響動畫投資,造成惡性循環。

有的項目進行到五分之一時就已經花掉了一半的錢,這個時候只有重新組建團隊,并做出取舍判斷,借助各種方式讓項目可以落地;運氣不好等不到注資的話,基本只有項目停擺,團隊散伙的結局。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中國動畫可以擺脫這些困境,合作世界級團隊,是否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英雄聯盟》這支CG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短片的英文名稱為“Kin of the Stained Blade”,而中文版使用了更加中國風格化的譯名:《乘風歸》。

如果觀看了文章開頭插入的《英雄聯盟》短片,你會發現,無論是從角色動作的鏡頭控制,寬幅鏡頭空曠的留白,還是2D與3D的穿插與配合,三渲二的整體水準,都可以明顯感受到團隊對于多種風格的掌控能力,風格多變的背后則是不同工作室的合作。

本次動畫合作項目由拳頭游戲發起,騰訊英雄聯盟團隊緊密配合開展。制作部分則是由繪夢動畫統籌,北京的紙飛機、摔跤社以及韓國CMC三家協同完成。反映到短片中,便是通過3D畫面來表現現實的故事,通過2D畫面來呈現亞索的回憶,不同時期的回憶又有不一樣的風格。這樣風格上的連續切換,帶給觀眾的視覺沖擊和情緒帶入更加直接。

本次參與制作的工作室,背后都有著繪夢的影子,布局早在兩三年前就已經開始。通過投資,不同背景、風格、甚至不同形式的團隊聚在一起,使繪夢擁有了跨越2D和3D的內容和制作掌控能力。

作為英雄聯盟首選的中國制作團隊,此前繪夢完成的星之守護者CG——《光與蝕》也賺足了眼球。在此之前,《英雄聯盟》的CG大多由Blur studio等國際一線團隊完成,這家來自北美的動畫工作室每年都會承接多部動畫、游戲、電影的預告片工作。去年NETFLIX的科幻動畫短片《愛,死亡&機器人》,他們也是主要的出品制作方之一。

雖然此前繪夢向觀眾提供了諸如《百妖譜》、《一人之下》、《凸變英雄》等優秀的國漫作品,但在同期的其他作品中,也曾被外界輿論指出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正如前文所說,蛋糕沒有做大,就算是好作品,制作也會處處受限。

在內外多重壓力下,與拳頭多次的成功合作變得更加來之不易。

今天,當你問一個國漫動畫愛好者:“能夠代表中國動畫制作水平的作品有哪些”,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哪吒》《全職高手》或者《一人之下》這種成熟完整的作品。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能夠更加直接印證中國動畫產業實力與技術的作品,或許就藏在這樣一支精彩的游戲故事短片中。

縱觀現狀,接下來真正需要培養的,就是產業的變現能力,探索新的IP合作模式。才能讓我們的作品像當年的《大鬧天宮》一樣,被更多人看到。

熱愛和未來

在國漫成長的初期,很多作品都模仿了日式動畫的風格,這也是為什么最早一批國漫觀眾可以直接從日漫過渡過來的原因。

而在今天,曾經口號式“國漫崛起”的聲音已經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 B站番劇區與國創區的訂閱數字在很多維度已經不相上下。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日漫風格的作品可以幫助我們走向世界嗎?

答案很明顯,如果要將模仿日本風格的動畫賣給Netflix,他們不如直接從日本人手里買。換言之,如果中國動畫不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作品就很難真正走出去。《大鬧天宮》當年能吸引到那么多的海外觀眾,靠的也是優秀的作畫以及獨特的中國風格。

好在近年來,在國內動畫人的努力之下,如《刺客五六七》、《請吃紅小豆吧》、近期熱播的《大理寺日志》、《霧山五行》等優秀國漫作品突出重圍,受到了觀眾和業界的一致好評,它們都和《英雄聯盟》綻靈節短片一樣,制作精良而又帶有自己的強烈風格。

這樣一部部的優秀作品給了所有中國動畫觀眾一個驚喜,一個答案,同時也是對滿懷激情,熱愛動畫的原創者們最大的鼓勵和慰藉。

雖然中國的動畫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在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中確認了自己的能力。對于新一代動畫人來說,過去二十余年所經歷的困境正在漸漸過去,產業鏈的成熟化、變現渠道的多樣化都在讓更多的動畫項目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動畫的未來,也許就藏在那一次次技術和風格化的嘗試中。

標簽: 中國動畫 英雄聯盟C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