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熱點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后,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10307.htm

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托,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在基因測序和基因育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基因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位于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占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積為4.75萬平方米。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復,并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曾對媒體表示,國家基因庫選址深圳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方便利用臨近的LNG(液化天然氣)碼頭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冷能,用于冷卻樣品,節能環保;二是國家基因庫的主體建筑是倚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的,每一層都相當于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好,可擺放大型設備;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并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基因庫是大鵬新區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有助于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位于觀音山腳下的國家基因庫

官網資料顯示,深圳國家基因庫初步建成“三庫兩平臺”的結構業務和功能,“三庫”由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數據庫和生物活體庫組成,“兩平臺”為數字化平臺、合成與編輯平臺。國家基因庫搭建起基因資源挖掘的基礎性支撐及公共服務平臺,以具備對海量生物資源的存、讀、懂、寫、用能力為基礎,構建起檢測、管理、認證、基礎應用體系,促進基因組學在精準健康、精準農業、海洋開發、微生物應用等方面的前沿探索與產業轉化,催生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繼NCBI(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EMBL-E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DDBJ(日本DNA數據庫)全球三大國家級基因庫后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但它與另外三個數據庫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稱,與其他三大國家數據庫以保存數據為主要功能不同的是,深圳國家數據庫不僅有數字化平臺積累別人產生的數據,還可以保存樣品等,是一個綜合的數據庫。深圳國家數據庫不僅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而且更加注重對于數據的研發、利用,用于產業發展。未來,國家基因庫還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

同時,深圳國家基因庫還與NCBI(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EMBL-E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DDBJ(日本DNA數據庫)國際知名的數據庫、樣本庫開展數據交換與資源共享共享,與末日種子庫、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史密斯森尼學會等形成全球聯盟體系。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技術人員在進行研究工作

基因技術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在人類資源方面,基因庫主要保存血液樣本、組織樣本、細胞系、細胞和尿液等,將為重大疾病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樣本資源支撐,為疾病診斷與預測及個性化醫療等奠定基礎。

在動物資源方面,基因庫主要保存珍稀動物及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動物組織、細胞等。

此外,國家基因庫除了存儲人類資源、動物資源以外,還存儲植物資源、海洋資源和微生物資源。這些都可以為日后的研究工作收集大量的信息。

國家基因庫一年有5PB的數據量,相當于是1000萬個孕婦產前診斷的數據。如今,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65PB的訪問支持。在9月22日正式營業前,國家基因庫已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60PB的訪問支持,正式運營當天有5PB的數據正式對外發布,提供數據檢索和查詢功能。記者也注意到,國際基因庫的官網在9月22日當天也已煥然一新,首頁就是數據庫檢所查詢的頁面。

如果以一部電影500MB計算,65PB(1TB=1024GB,1PB=1024TB)相當于1.28億部電影,一個人一天看一部電影需要38萬年才能看完。

徐訊稱,基因技術看似高大上,大家以為會很少和自己有關,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無形中接觸到了很多基因技術。

比如,罕見病診斷治療方面,可以從基因數據上實現集中管理和追本溯源。比如國家正在腸道的精準醫療就是建立在對人和跟人相關的外源性生物物種認知的基礎上,要通過基因測序來了解遺傳規律、醫學范式,這時能否擁有更多基因資源、能否掌握更多遺傳規律就非常關鍵,未來精準醫學的發展和競爭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具有的基因資源以及認知基因資源的能力。再比如,中國現在的出生缺陷發生率大概為5.6%,怎么預防出生缺陷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做產前檢測、孕前監測也都是通過基因的方法來排除的。同時,最近網上炒得比較火的基因編輯,如果沒有“讀懂”基因,那么基因編輯技術也就沒辦法進一步發展,而“讀懂”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基因庫。此外,在農業育種方面,基因庫也大有作為。比如,袁隆平的超級水稻就是選擇合適的基因組進行的組合。

標簽: 基因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