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動畫 >

制作者偏愛某位角色不是好事?feel社偏愛團子《春物》評分跌倒8分以下

動畫企劃的相關人員對作品特別有愛可能真的不是好事,尤其當這種愛的表現形式還是角色廚的時候。

自打feel.接手了《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的TV動畫企劃之后,團子是動畫制作組的親女兒這一事實已成公開的秘密。

比如說其中一位制作人加藤正純就是狂熱的團子廚,而他所在的公司Marvelous在《春物》的制作委員會中又有充分的發言權,并且這家公司還可以操作《春物。完》動畫企劃中的音樂制作部分,由此可見有人說OP歌詞“夾帶私貨”一說確實有點根據。

如果說《春物。續》時期觀眾們大多只是停留在調侃階段,那等了五年后還因為疫情延期了一個季度的《春物。完》,那根本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得不說,《春物》系列在國內動畫觀眾心目中實在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從而也產生了十分強烈的情懷,再加上有不少純路人觀眾從一開始就是抱著圖一樂的心態追番,《春物。完》在B站上的評分雖然遠不如預期,但至少也沒像《刀劍神域》那么崩盤。

基于feel.對于《春物。完》的劇情編排與刪改,這部作品在評分普遍偏高的B站一度跌到了8分以下,直到最后兩集開播,由比濱結衣徹底進入“團滅”狀態,八雪CP完全定型,再用最后一集塞進所有發糖情節之后,評分才最終回升到8.5分,現在的評分是8.8分。

從《春物。完》和《刀劍神域》UW篇終章之間的評分差,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前者的表現還不至于讓數量眾多的路人觀眾跟著一起把墻推倒。

除開《打工吧!魔王大人》這種中途開始突發奇想,并付諸實際行動去作死的作品,其實大部分所謂的“炒股作品”在本質上都是炒不起來的,《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如此,《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亦是如此。

從有據可靠的創作出發點來看,《春物》的欽定程度雖然比不上《路人女主》,但頂了天最多也就只能說是三角戀,結果后來的動畫卻愣是給做出了后宮番的效果。

不過比起《我們真的學不來》這種從一開始就是沖著炒股熱度來的作品,《春物》系列的炒股顯然要牽強很多,所以諸如一色彩羽這種持股人多數都是直接上天臺的。至于戶冢彩加,希望持股人真的只是廚角色或者圖一樂。

但就算把討論范圍限定到三角戀的范圍內,你也很難從原作中得出團子可以團得過雪乃的結論,也就只有像feel.這樣刪改大老師的心理活動,然后輪流分配一下各路角色的戲份,最后多給團子億點經費,才能化神奇為腐朽。

另一方面,《春物。完》的畫面制作質量,也是追番觀眾經常詬病的地方,主役角色胸圍飄忽不定,主役之外甚至快畫成了胸肌,五官比例也偶有失調的情況出現。

作為本身制作周期就不算十分緊張,還經歷了疫情延期的季番,《春物。完》的實際表現就連圖一樂的路人觀眾都難免頗有微詞。或許“三觀跟著五官走”這句評價有些過激,但如果動畫做出來連五官都不正,那就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

但有時候制作質量的缺陷感也不一定出現在整體性上,尤其放在這種有親女兒角色的TV動畫里,不患寡而患不均往往也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比方說被觀眾調侃為“feel.含淚做完”的第十一集,比起動不動就拉遠景放背影的表白高潮,他們似乎更傾向給團子做一幕精致的哭戲。

也虧得大家等這一場表白等得足夠久,隱隱間早就有了“能動就行”的心態,才沒讓這前后兩幕的對比成為新的炎上爆發點。

但觀眾的觀影習慣,以及ACG文化的變遷,也算是《春物。完》出現變質的一種誘因,近年來逐漸演變成一種風氣的萬物皆可炒股就是個中例子。

上文提到的《我們真的學不來》就十分典型,從作品類型到背景乃至人物設定,都堪稱是為炒股而生,其量身定制的程度,簡直到了把這部作品和《五等分的花嫁》放到一起比較都顯得有些不對勁的程度。畢竟可以炒,和為炒而炒,始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當《我們真的學不來》確定了全角色各一個結局之后,這種說法基本可以蓋棺定論,雖然本質上和開放式結局沒有區別,但其中可能是創作者向觀眾的妥協,也可能代表著新時代觀眾的需求。

本來這么說肯定沒人相信,但看《春物。完》feel.對團子的執著程度,說不定就連another線都有動畫化的可能——畢竟據說投資方里也有團子廚。

對不起Yui的人在哪里?

標簽: feel社 團子 春物

相關閱讀